郭廉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道家與道教是有性質的區別的,一個是學派,一個是宗教的組織,為道不同,然而它們又有密切聯絡,作為一個學派的道家也帶有宗教的色彩。他們都是以老莊的思想為理論依據,持道家學術觀點,又參加道教,在魏晉的知識分子中相當普遍。王羲之信奉五斗米教,晚年最為執迷。
《官奴帖》雲:官奴小女玉潤,病來十餘日,了不令民知。昨未忽發痼,至今轉篤,又苦頭癰。頭癰以潰,尚不足憂。痼病少有差者,憂之燋心,良不可言。頃者,艱疾來之有。良由民為家長,不能勉己惑修,訓化上下,多犯科誡,以至於此。民唯歸誠,待罪而已。此非復常言常辭。想官奴辭以其,不復多白。上負道德,下愧先生。??&ot;此帖不是書簡信禮,它記述的是孫女官奴小女玉潤遇疾和他自己的心情,文中不僅充滿了焦急和憂慮,而且含有反省自責的意味。孫女發病已有十餘天了,然而全然不知,今天她突然病情惡化,頭部又發癰疽並開始潰爛,他認為是自己平時不能克己修行,訓化上下,多犯科律條誡造成的。他感到上負於道德,下愧對先生,內疚得無話可說。有人認為《官奴帖》很可能是道家的上章,在人們遇到災病時由家人陳述自己的過失,奏上天曹以度難保安。然而事與願違,上天並未因為王羲之的虔誠上章使孫女度厄康復,最終還是命斷夭折了。
王羲之病重時不去求醫問藥,而去求助於道教名師社子恭,恭曰:&ot;右軍病不差,何用吾?&ot;十餘日果卒。《真誥&iddot;闡幽微》雲:&ot;王逸少有事系禁中,已五年,雲事已散。&ot;1 [東晉]葛洪:《抱朴子&iddot;對俗篇》。
2 王羲之:《十七帖》(墨跡本),湖南美術出版社1980 年版。
3 《晉書&iddot;王羲之傳》。
1 《中國書法全集19&iddot;王羲之王獻之二&iddot;作品考釋》。
在土氏家族中很多人都通道教,王羲之次子凝之因篤通道教而斷送了性命。凝之&ot;仕歷江州刺史、左將軍、會稽內史&ot;,&ot;孫恩之攻會稽,僚佐請為之備,凝之不從,方入靖室請禱,出語請將佐曰:吾以請大道,許鬼兵相助,賊自破矣。既不裝置,遂為孫恩所害。&ot;1王獻之病重時,有術人云:&ot;人命應終,而有生人樂代者,則死者可生。&ot;王徽之雲:&ot;吾才位不如弟,請以餘年代之。&ot;道術者卻說:&ot;代死者,以己年有餘,得以足亡者耳。今君與弟算俱盡,何代也!&ot;2家人又請道家上章自首悔過,王獻之虔誠地作了懺侮,但沒過多久,就逝世了。這是一種巧合,從中可以看出王獻之與其胞兄的真摯的情感,以及五斗米教對他們一家人的思想產生的至深的影響。王羲之的《蘭亭詩》許多詩句的句意,來源於老莊的玄理:&ot;悠悠大象運&ot;來源於《老子》四十一章&ot;大象無形&ot;一語;&ot;大矣造化功&ot;為&ot;造化功大矣&ot;的倒裝句,此句出於《莊子&iddot;大宗師》:&ot;今一以天地為大爐,以造化為大冶&ot;;&ot;前識非所期&ot;語出《老子》三十八章,世間的&ot;前識&ot;即所謂遠見卓識是&ot;愚之始&ot;;&ot;虛室是我宅來源於《莊子&iddot;人間世》的&ot;虛室生白&ot;一語;&ot;相與無相與&ot;出自《莊子&iddot;大宗師》:&ot;相與於無相與,相為於無相為&ot;;&ot;鑒明去塵垢,止則鄙吝生&ot;語出《莊子&iddot;德充符》:&ot;?
二、懷向平之志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