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廉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如:&ot;傾尋諸名書,鍾張信為絕倫,其餘不足存。&ot;&ot;吾書比之鐘張,當抗行;張草猶當雁行。&ot;1&ot;子敬飛白大有意。&ot;2&ot;書弱紙,強筆;強紙,弱筆??&ot;3&ot;遊絲斷而能續,皆契以天真,同於輪扁。&ot;4&ot;每作一點畫,皆懸管掉之,令其鋒開,自然勁健矣。&ot;5上述大家承認的這些言論,其價值作用不可低估。
王羲之、王獻之書法在日本、朝鮮、越南以及東南亞各國被視為正宗的中國傳統藝術加以學習與傳播。王羲之的《喪亂帖》、《二謝帖》、《得示帖》早在中唐時代就傳人日本,一說是鑒真和尚東渡時帶去的。
天寶元年(公元742 年)鑒真接受日本僧榮叡、普照大師的請求,毅然發願東渡日本。前五次都失敗了,第六次終於在天寶十二年(公元753 年)和他的弟子一起東渡成功,到達日本。
日本真人元開所撰的《唐大和上東徵傳》,詳細記載了鑒真帶到日本的物品,其中有&ot;王右軍真跡行書一帖、小王真跡三帖&ot;。日本早期著名女書法家安宿媛(光明皇后)曾經認真臨寫過王羲之的《樂毅論》,其筆力遒健,被譽為&ot;日本第一小楷&ot;。日本平安朝初期,僧人最澄來唐學禪、學法,他的字脫胎於唐代的《懷仁集王聖教序》,是日本&ot;三筆&ot;之前第一流書法家。所謂&ot;三筆&ot;是指空海、桔逸勢和嵯峨天皇,他們是奈良時期派到唐朝留學的,他們學習研究中國書法很有成績。據說唐憲宗曾命空海補寫過宮廷屏風上的王羲之法書缺字。嵯峨天皇的字嚴整渾厚,是學歐陽詢的,而歐陽詢又是學王羲之的。代入之,嵯峨是王羲之書法在日本的又一傳人。
唐亡以後,從日本崛起的&ot;三跡&ot;書怯可以看出王羲之書法仍香菸不斷。
所謂&ot;三跡&ot;,是對小野道風、藤原佐理、滕原行成三位書法家的譽稱。道風學王羲之書法很有成就,號稱&ot;羲之再世&ot;。佐理學王羲之書法與日本民族書法結合起來,其作品益臻完美,被譽為&ot;當代第一名家&ot;。日本人把&ot;三跡&ot;歸納為:&ot;道風得羲之骨&ot;、&ot;佐理得羲之皮&ot;、&ot;行成得羲之肉&ot;。在一段很長的時期裡,日本書壇許多書法家醉心於王羲 之的書法。王羲之的書法對日本書法藝術產生了深刻影響。
1 虞穌:《論書表》,孫過庭《書譜》也引過,文字大同小異。
2 虞穌:《論書表》,孫過庭《書譜》也引過,文字大同小異。
3 [唐]虞世南:《筆髓論》,傳為王羲之《書論》。
4 [唐]虞世南:《筆髓論》,傳為王羲之《用筆賦》。
5 傳為王羲之《書論》,《題衛夫人(筆陣圖)後》中均有類似言論。
附 錄 王羲之&iddot;王獻之年表
西晉惠帝太安二年(303 年) 王羲之一歲
此年仍處於八王之亂中,河間王乂、成都王穎舉兵討太尉、長沙王義。
惠帝逃出洛陽。陸機、陸雲為成都工穎所殺,陸機有《平復帖》傳世。
王羲之生於此年,有陶弘景《真誥&iddot;注》、尚杲《瀑布山展墓記》、張懷瓘《書斷》為證。
惠帝永安元年(304 年) 王羲之二歲
匈奴人劉淵稱大單於, 建漢國,稱漢王。
李雄稱成都王。
惠帝永興二年(305 年) 王羲之三歲
王羲之父上曠,原為丹陽太守(治所在南京),在此年十二月 右將軍陳敏反晉攻秣陵時,棄官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