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與爭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澹�⑶掖湧脊派峽梢勻銜�胙鏨匚幕�約昂焐轎幕�贍芏加薪喲ァD訓爛揮腥朔⑾窒嗟幣徊糠值畝礪匏谷蘇嫻撓脛洩�狽降男磯噯送餉卜淺=詠�穡�
在考慮人類的文明交流與群體遷徙時,不能犯“單純化”的毛病,一旦過於單純地總結問題就會陷於各種誤區。實際上許多文化區域是混合的,只是偏於哪裡的問題,並且越是時代靠近我們,交流與混合的幅度與深度就加快了。始終不要忘記文明本土化以及自創也沒有停止過,只說交流外來那是不符合事實的。
或許西北、西南和東方這三個大的方面最終構成了中國相應三個分割槽,並最後“混成”為漢語的背景:來自西北方的阿爾泰語,來自西南的藏緬語,來自東部南方的南島語。這個認識依然不能“單純化”,因為不同時期不同地區還有不同的側重。另外,假如我認為中東對於中國有著深重的影響,那麼他們對於中國的語言影響是什麼呢?這使問題複雜起來。我的一個解釋是,這是後期的問題,是“三代”時期的問題,時間比較靠後,而且假如“三代”主要是上層統治者為外來者的話,他們是否最終會廣泛影響和改變民眾的語言習慣,這還是個問題。
隨著舊石器時代的結束,文明加速發展,地理的優勢導致人口在中東地區匯聚,中東文明的強勢從地圖上顯而易見。無論是人類起源於東非,還是最大的土地板塊核心就在中東這亞非歐聯絡地帶,太平洋地區即便有文明發展,長期下來必將不是中東的競爭對手,美洲那纖細的赤道帶更不是文明發展的好選擇。中東的幸運是地理決定的,它的文明排頭兵地位也是地理優勢決定的。這個落差積累到一定的時期後,中東必然要向四周擴充套件,這個必然到來的擴張時期就是大約4000年前的青銅時代。而中國的“三代”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出現的。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中國史前大致分期(2)
從青銅器時代開始文明發生了質的改變,青銅這個當時的高科技成為征服其它文化最有利的武器。“三代”攜帶著青銅來到中國並不令人意外。
從以上可以看出,不同時期居住在東亞的人們很可能有不同的世界觀、不同審美偏好、不同的工藝,也有不同的人種以及不同的生活方式與生活工具。
幾個大致分期:
1, 人類起源到“夏娃”的15萬年前
2, “夏娃”到10萬年前非洲人擴散到東亞
3, 10…4萬年前的化石空白期,曾經居住在大陸的人被迫南遷
4, 萬年前從赤道附近逐漸回潮北方
5, 約9000年前…4000年前的以仰韶時期為主的新石器時期
6, 4000年前…3000年前“三代”核心時期
7, 秦漢之後封建國家興起後的封閉時期
夏商周“三代”文明
中國文明主體應該說是從“三代”開始的,並且這個文明以漢字為標誌一直延續到今天。所以探索中國文明實際上首先就是要清理“三代”的根源。
當我們在考察“三代”文明時,不應該忘記這樣一個事實,當時在中國的部落成千上萬,夏商周不過是其中較大的部落而已,他們或許還不能來代替整個中國。但毫無疑問可以作為一個代表來談。
顧祖禹總結說:“傳統的說法是當夏禹在(塗土 )山召集各邦首領時,有萬邦首領攜玉和絲綢而至。至商湯受命於天來肩負重任時,尚有3000餘國。到了周武王大會諸侯而檢閱軍隊時,還有1800個諸侯。當週王朝開始將王都由鎬京向東遷至洛陽時,還有1200個邦國。在從遷都至春秋末期的242年間,諸侯們進一步捲入了相互兼併之戰,在春秋經傳中僅見到100餘國。其中在結盟和征戰中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