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是個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陳帆宣佈招收到心儀的徒弟後,便不再參加後續的物理系複試面試。
引發學生們怨聲載道:
“我們的核物理教授,居然被學生拐跑研究量子力學了……這合理嗎?”
“這不合理!”
“合理學院欠我一個陳教授!”
“面試個球兒,回去復讀了,明年招生再見,沒事勿cue!”
“我也是!”
陳帆與高銘相談甚歡,雖然目前對進一步實驗和研究沒有想法,但是兩人在理論方面“情投意合”。
高銘告別說:
“我還有很多相關的計算和推演,都在我家裡的大記事本上。”
“等我來學校報到,會把所有東西整理好都帶過來的。”
陳帆揮揮手:
“好的,我等著你回來。”
告別以後,陳帆就拿著高銘半成品的資料,回到辦公室裡研究去了。
陳帆同意高銘回家收拾行李,儘早來學校報到,自己則拿著高銘的論文,返回了學校裡獨棟獨院的小辦公室。
世人不理解,也沒有機構願意發表高銘的論文……但在陳帆這個“後世人”的眼中,這份理論有部分是正確的。
甚至……
超前於陳帆重生後的時代。
按照這個方向推演研究下去,甚至連愛因斯坦羅森橋(時空蟲洞),都會成為人類可以觸及的東西。
雖然只是雛形,但這些內容給了陳帆極大的啟發。
陳帆沉浸在研究中,大量的物理、數學公式一行行被寫下。
他恍若進入了“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悠悠境界。
雖然在追求真理的路途上越走越遠,但是那遙遠的真理,好像永遠都距離陳帆有一線之隔。
明明只差臨門一腳,但推演進行到一定地步之後,就容易停留在門口止步不前。
不知不覺,陳帆已經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兩個禮拜了。
他做研究的時候,不喜歡被打擾。就安排了孟巖看守在門口。
就連每天的一日三餐,都是由工作人員放在陳帆指定的視窗位置,由陳帆自己安排時間去取用。
如果不是送下頓飯的時候,能看到上頓飯的空盤子、空碗被擱置在視窗,院的領導甚至害怕陳帆出了什麼事。
隨著陳帆“閉關”的時間變長,找陳帆的人變得越來越多了。
負責給陳帆保管手機的孟巖,簡直一個頭兩個大。
“經過背景調查,科學院同意莉莉安作為陳帆的學生在華國學習。”
“不過僅限於數學專業。對於化學、核物理等SSS級涉密內容不得張其透露,請轉告陳帆知悉。”
“好的,我一定轉達。”
“呂玉林遞交了博士階段的研究課題,與常溫超導相關。希望陳教授有空的時候過目。”
“陳教授正在閉關,等他的研究結束,我會把東西送過去並通知你。”
“……”
找陳帆的,都是各種超級大領導,或者是華國學術圈的大咖。
開始幾天,他還答應等陳帆“出關”就幫忙轉告相關事宜,但後來時間久了,他不敢輕易答應了。
最開始是學院的老師、陳帆的學生請教這種小事。
後續則都是重大事件:
程建華和向小園,他們從航空基地打來電話,在核動力推進技術上遇到了難題,希望陳帆總顧問加入探討和指揮……
但陳帆“閉關”前安排了:
“任何人都不要打擾我,按時送飯……如果高銘來了,讓他直接進來找我就可以。”
孟巖知道陳帆的習慣,他一旦閉關,後續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