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是個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等離子體控制模型,是陳帆前世藉助N-S方程,藉助“深藍”超級計算機人工智慧實現的學術成果。
因為程建華的通知比較倉促,陳帆連N-S方程的解的都沒有公之於眾。
現在這時間節點,內容還在陳帆腦子裡裝著呢,這總不能敲開腦子給人看看吧?
陳帆解釋說:
“納維-斯托克斯方程存在光滑解的證明論文,已經完成在我的電腦裡了,最近正準備投稿《數學年鑑》評審。”
“論文現在就可以發您一份。”
“至於等離子控制模型,設計雛形我已經有方案。但我看來,它是一個動態修正的模型,還有賴於後續加入實驗資料並且更新和維護……”
數學猜想的證明,這就不是林心誠擅長的領域了,他表示很頭大:
“論文……大可不必!”
“就想看看模型……罷了,你也說了需要在實踐中動態修改。那就等明天的交流會吧,到你發言的環節,我再認真聽取學習。”
陳帆點點頭:
“好的,教授。”
林心誠如鯁在喉,總覺得讓陳帆如此成就,還稱呼他“教授”,受之有愧:
“你雖然年輕,但我們職級平級。別跟我這麼客氣,我覺著彆扭。”
陳帆:
“好的,林教授。”
林心誠:“……”
…………
告別林心誠後,向小園回去認真學習,陳帆則回到航天基地。
人工智慧“深藍”研發完成後,陳帆第一時間就用內部網路連結了基地,也就是說,陳帆在京平,也可以像在聯合理學院一樣使用完整版的“深藍”。
下個月中旬可控核聚變專案上會,那這之前要做的事情還挺多的:
比如等離子體湍流模型的數學基礎N-S方程,至少應該透過同行評審……自己腦海裡的技術貿然拿出來,學術圈是不會認可的。
陳帆先把碼好的論文丟到《數學年鑑》的審稿郵箱。
相信“戈伯特剽竊事件”被揭穿後,沒有人敢對陳帆的著作權下黑手了。
搞定之後,陳帆又把論文餵給了“深藍”。前世已經透過評審的內容,這輩子當然也沒有問題,可以放心使用。
作為人工智慧,“深藍”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他可以利用已標註好的資料進行學習或在沒有標註的資料中尋找模式和結構,並透過與環境進行互動,根據獎勵訊號獲得最優策略。
陳帆大約花費了兩個小時糾正了“深藍”的理解偏差,隨後要求他基於所學,生成建模。
過程可能有點粗糙,但明天的交流會本身也是分享個技術雛形。
就算資料模型真要戰略合作,後續也還要經歷邀約、洽談、籤合同、適配裝置、定製一系列的複雜的流程……
反正“深藍”初步完成的版本僅供展示,就像是拿到臺前展示ppt一樣,目前與實物不符。
程建華知曉了陳帆的佈置,晚上還特地找陳帆談了一次:
“讓你以數學家身份參會,也沒讓你給協會做貢獻啊?”
程建華也清楚,可控核聚變的技術3大核心難點:反應裝置、材料、等離子湍流……
陳帆解決了材料問題在藏拙,上會前夕又要掏出來一個?
陳帆笑道:
“我是希望協會成員給我做貢獻。”
“只憑我們華國的實驗,資料收集太慢了。把各國的實驗資料納入深藍的資料庫,博採眾長,才能更快發展。”
程建華不放心,他從事保密工作多年,警惕性很高:
“只怕有人別有用心,竊取模型資料,下午安保部門那邊反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