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是個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6月1日。
華國完成了首次複用型火箭發射任務,也實現了諸多“首次”:
世界上首款成功將載荷送入預定軌道的液氧甲烷火箭;
世界上首款發動機推力超過270噸,起飛推力突破9000噸的火箭;
世界上……
一連十幾條頭銜,以及公佈出發射現場,獲得了舉世震驚的成就。
程建華和他的工程師團隊,露出了興奮的笑容。
另外,因為過於保守而拒絕支付研究經費的周舅公一系列人,在航空實驗大獲成功後,得到了應有的制裁。
周舅公降職兩級,辦公室搬離9樓,之後只負責行政工作,具體事務決策交給各位總工程師。
周超衝撞實驗關鍵人物,而且在研究員中散播謠言,影響極差,取消行政職員工作,後續安排到發射基地做庫房看管工作……
這可不是什麼好活。
因為單位是SSS級機密,庫房都處在鳥不拉屎的偏遠地帶,而且不能夠使用手機,就算能用,很大機率也處於4G訊號不覆蓋的地方根本用不了……
這可愁壞了周超,這不比坐牢還難受麼。而且自己的舅公也被降職了,最近幾年肯定沒辦法運作和調動。
但這麼好的單位,辭職也不太可能辭職不是……只好安心“發配邊疆”。
研究院這邊,大家選擇相信陳帆是絕對正確的決定,齊心協力申請的經費也沒有浪費,透過陳帆的指揮,大家的實驗失誤率控制在10%以下,除了極個別的複雜實驗,幾乎都是一遍成功。
被推到前接受電視採訪的男生,在記者的讚揚下,很委婉的說感謝團隊的付出和努力……
因為在實驗成功的背後,是一群隱姓埋名的人在默默付出。
就比如陳帆……
“陳總顧問,出於保密性原則,這些發明專利可以註冊,但您的名字必須保密,希望你可以理解。”
“當然,利用這些專利進行研發,該給的錢不會少了你。每次用到你的元件和發動機技術,中間都會有5%的提成歸屬你的私人賬戶……”
程建華親自找陳帆談。
雖然陳帆比他小很多歲,甚至和程總工的兒子年齡差不多,但工作中,一律客客氣氣,該怎麼稱呼怎麼稱呼。
“沒關係,都是我該做的。”
“如果每次使用專利,錢都按比例提給我的話,也將會是一筆鉅款……”
“程總,我們基地應該有理財規劃師吧?我希望日後這些錢存起來,成立一個基金會。”
“以後如果有必要的話,可以建立我自己的實驗室。”
“至於利息部分,我希望可以設立一種獎學金,用於獎勵在高中、大學裡極有天賦但經濟困難的學生……”
這些複用型火箭的資料,是陳帆從未來帶回到現在的。只是讓發明創造的時點提前了而已,並沒有太多陳帆自己的東西。
所以,每次使用這些專利,還要向航空基地抽點的話,陳帆過意不去。
但在程建華看來不一樣。開始他還怕陳帆不要錢,畢竟所有的技術都是他主導推動的……
聽過陳帆想建立基金會的想法,他才鬆了一口氣。
“好!”
“陳總工真是德才兼備!”
程建華知道陳帆出身貧寒,所以在利益方面,一直都特殊照顧,給陳帆多分一些。
不過陳帆很講究,只拿了作為顧問的費用,說計劃給老家裝修一下房子,再留一些最後自己日常生活,其他一律要求放在基金會統一管理。
程總看陳帆越看越是順眼,問:
“那,如果成立基金管理,你準備給它取個什麼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