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頁 (第2/2頁)
[美]沃爾特·勞德/譯者:黃佳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九日,也就是魏剛上任那天,達朗上將告訴最高統帥部,這樣的行動最終只會以&ldo;災難&rdo;收場。達朗主張據守灘頭陣地,持續威脅德軍側翼。奧方上校就是抱持這樣的念頭開始徵調幾百艘法國漁船,目的是為灘頭陣地提供補給,不是進行撤離。在敦刻爾克,阿布裡亞爾上將的想法也如出一轍。
五月二十七日,當奧方、勒克萊爾將軍和歐登達爾將軍到多佛城堡會見拉姆齊時,法國終於面對了現實。這三人是來討論敦刻爾克補給事宜的,到頭來卻發現英國已開始撤軍。法軍如今得迎頭趕上了。奧方的漁船可供使用,但是遠遠不夠。沒有幾艘法國戰艦可供調派。基於與英國皇家海軍的約定,它們大都駐紮在地中海地區。
法國軍官與拉姆齊將軍匆匆敲定協議,第五項條文言明:&ldo;所有海上撤離工具皆由多佛與敦刻爾克共享。&rdo;這句話無疑十分含糊,但是對法國而言,它似乎保證法軍至少得以使用英國的部分船隻。
他們很快得知所謂&ldo;共享&rdo;的意義。當比利時在五月二十八日投降,法國駐利奧波德國王的使節團團長尚蓬將軍(插pon)設法回到拉帕訥,另外有大約一百到一百五十名使節團幕僚隨行。這是一群精英分子,盟軍區域指揮官喬治將軍下令他們&ldo;即刻撤離&rdo;。尚蓬要求戈特勳爵在英國船隻上騰出空間。
戈特立刻發電報給陸軍總部,要求跟英國駐法國最高統帥部的聯絡官斯韋恩准將(swayne)確認命令。&ldo;斯韋恩應該指出,&rdo;戈特好心地補充說道,&ldo;每多一個法國人登船,就意味著犧牲掉一個英國人。&rdo;至於這個論點為什麼能說服法軍總部,戈特並未說明。不過他倒是提出一項最後建議:&ldo;何不派一艘法國驅逐艦,用自己的船?&rdo;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