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與任何一位妻子同住。
李叔同是才氣橫溢的藝術家,他曾被譽為“二十文章驚海內”的大師,在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等多個領域都成績斐然,開中華燦爛藝術文化之先河。
【皈依】
李叔同自小體弱多病,自認不能長壽,他曾在《題陳師曾畫“荷花小幅”》中透露出出家的念頭:“一花一葉,孤芳致潔。昏波不染,成就慧業。”
李叔同20歲時患上了神經衰弱症,此後愈加嚴重。到南京高師兼職後,他在杭州、上海與南京三地之間奔波,身心俱疲。有人為他占卜,說他丙辰之年(1916年)當有大厄。因幾年來身體狀況每況愈下,他愈加相信此預言。l916年初,他為此刻了一方印:“丙辰息翁歸寂之年”。
在浙一師執教的後二三年裡,李叔同開始信奉道教,案頭常放著道藏,變得深居簡出,關起房門來研究道學。他的“生活日漸收斂起來,彷彿一個人就要動身赴遠方時的模樣”。
一次,學校裡有一位名人前來演講,李叔同與夏丏尊卻躲到湖心亭去喝茶。夏說:“像我們這種人出家做和尚倒是很好的!”這句話極大地觸動了李叔同。
夏丏尊曾向李叔同介紹一篇有關斷食的文章,文中說斷食是身心“更新”的修養方法。1916年冬,時在南京高等師範任教的李叔同,利用寒假到杭州大慈山虎跑寺,斷食二十日。斷食後,他有脫胎換骨之感,於是自號“李嬰”(注:取自老子“能嬰兒乎”語)。
夏丏尊回憶,李叔同“第一星期逐漸減食至盡,第二星期除水以外完全不食,第三星期起,由粥湯逐漸增加至常量。”三星期後,李感覺如同脫胎換骨,不但毫無痛苦,翻而身心覺得輕快,有飄飄欲仙之感,尤其不可思議的是他,困擾他多年的神經衰弱症就此痊癒。斷食期間,李對出家人的生活方式非常喜歡,而且真心羨慕,對於素食也很有好感。回校後,李雖如常生活,但開始茹素誦經,言語中機鋒已現。這次斷食促成了他的出家。
李叔同在《我在西湖出家的經過》中說:“及到民國六年(1917年)的下半年,我就發心吃素了。在冬天的時候,即請了許多的經,如《普賢行願品》、《楞嚴經》及《大乘起信論》等很多的佛典,而於自己房裡也供起佛像來。如地藏菩薩、觀世音菩薩……的像,於是亦天天燒香了。到了這一年放年假的時候,我並沒有回家去,而到虎跑寺裡去過年。”
李叔同斷食期間曾拍下一張照片,後來將此照片製成明信片,送給方內外好友。
李叔同斷食回校後,開始穿出家人的衣服,每日頌經、茹素。看到李叔同“世味日淡”,夏丏尊急了,脫口而出道:“這樣做居士究竟不徹底。索性做了和尚,倒爽快!”夏本是激憤之語,李叔同聽罷笑顏相對。夏丏尊何嘗得知,他已早有此意。
1918年正月初八,李叔同以居士身份再入虎跑定慧寺習靜,適逢馬一浮介紹其友彭遜之出家,李大受感動,當即皈依了悟和尚為在家弟子。7月,學校教務結束後,李叔同入虎跑寺正式出家,依了悟上人為剃度師,法名演音,號弘一。
弘一離校前,將其所有收藏、金錢、衣物全部贈送友人:金錶、詩詞、書法卷軸、貴重紀念物全部留給夏丏尊。音樂、繪畫、戲劇、出家前所積的照片,按學生興趣,分送給豐子愷、劉質平、王平陵、李鴻梁等人;衣物、用品,留給校中工友;上海家中的鋼琴、字畫、飾物、金錢,全數留給日籍夫人福基;金石作品,全部贈給“西泠印社”;油畫作品贈給國立北京美術專科學校。
臨行前夜,李叔同還不忘為姜丹書的母親寫墓誌銘,此事早已應允,但一直未動筆。是夜,觸動對亡母的哀念,李叔同百感交集,墓誌銘一蹴而就,署名“大慈演音”。翌日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