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達魔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細辨認,能隱約看到“睡百年、心修煉“等字樣,其餘的則模糊不清。
“這上面是不是葵花寶典?“龍子哈哈笑著,”咱三個出去後都成武林高手了“
此時,我忽然想起了中學時學的一篇課文《石鐘山記》,曰:“小憩千年人不識,桃花春漲洞門關“。看來,這裡也曾有過閒情逸致的遊人,抑或神秘莫測的世外高人。
這裡不見有魚遊動,但零星有些小蝦跳出水面。我拿出手機,又拍了許多照片。
“看來,這個山洞不是個瓢葫蘆,它就是個葫蘆啊“我對龍子說,”洞口小,其內大,然後走過這個窄通道,又是一個大洞,活生生一個葫蘆啊“
“不一定,說不定是冰糖葫蘆呢,誰知道里面還有沒有洞呢“此時大偉的一句話讓我瞠目結舌。
在一個幽閉的空間呆久了,人會產生恐懼心理,此時我們無心再繼續探險,商量了一下,決定出洞。
走出洞外,正午的太陽照射著整座山。我們長長地送了一口氣,還是外面的空氣新鮮啊,裡面太潮溼了!
“真沒想到,這個小山上還有如此一番奇景啊,以前就沒有人來考察嗎?“我問大偉和龍子。
“有什麼好考察的,就個破山洞“龍子不屑地說。
“山洞怎麼形成的,還有洞裡的魚,還有水,都挺奇怪啊“我說,”咱這個小地方,未解之謎還真的不少啊,還有咱村的火衚衕,隕石,都是藏在深閨人未識呢“
“這不咱村裡有大記者你嘛,你給調查報道一下“大偉拍了拍我的肩膀。
“可是,我能力有限啊!有些事,只允許我們去敬仰,卻找不到合理的理由,更找不到它的真相“我說,”但只要它存在著,或者曾經存在過,真相總會出現的“
下山的路上,龍子問大偉:“你知道慈母山,為什麼叫慈母山嗎“
“這個還真不知道,為什麼?“大偉好奇地問。
“笨!“龍子笑罵一聲。
“看見遠處那兩個大冢了嗎?“我指了指南邊不遠處的兩片柏樹林,”那一座是王修墓,另一個是王修母親墓“
“另外,山下那條河,也就是流經咱莊東那條小河,叫孝水河。慈母山和孝水河,都是跟王修有關“龍子接著說。
第二十六章 王修墓怪事
王修是三國時期名人,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對他應該不會陌生。我的老家在三國時期屬於魏國管轄,名為營陵。所以,我和王修屬於同鄉。
王修不僅是一代名臣,輔佐過孔融、曹操,他更以孝敬母親聞名。三國時期,立春後的第五個戊日為社日。每逢社日,村民們都會聚集到山上的土地廟前祭神,場面熱鬧非凡。
古代,慈母山名為桃花山。據記載,王修七歲時,其母死於社日,並埋葬於桃花山前。第二年,鄉親們在社日裡桃花山上祭神,王修受到觸動,愈加思念亡母,非常悲傷。鄰里聽到他的哀哭聲,自發停止了祭神。因王修至孝,其母慈善,後人改此山名為“慈母山”。
古籍中關於王修孝母的記載只有寥寥數行,但是他敬母孝母的故事卻在當地流傳甚廣。
“前面路口左拐幾百米就到王修母子墓了,咱去看看”我跟龍子和大偉說。
兩座大冢冢高約3米餘,冢圍達100米有餘,冢上長滿翠綠的松柏,一側有墓碑,上雲:奉常王修,孝子也。母喪過哀,鄰里感而罷社。築墓近山,山因以慈母名,後修亦葬此。母慈子孝,堪為世所觀。
兒時,常跟夥伴到這兩座大冢處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