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國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收到內閣奏疏時,朱由檢已經帶領大軍進入宣府境內。
“曹文詔好樣的!”
朱由檢在內閣奏疏到來之前,已經接到了田爾耕從寧遠派人送來的密報,對遼西戰局瞭解比內閣等人還要清楚。
“恭喜陛下慧眼識人,又得猛將。”洪承疇恭維道。
統領千騎泛海深入敵後,燒燬敵之糧草又成功折返,曹文詔此舉堪稱智勇雙全。
朱由檢非常開心激動,如此斬獲,在上一世面對建奴的時候從未有過。
“不過如此大的勝利,統籌謀劃,敵情探查,孫巡撫當為首功,可為何內閣升賞奏疏中,沒有議孫巡撫之功?”洪承疇看了下朱由檢表情,又道。
朱由檢愣了一下,光顧得開心了,確實沒有發現內閣奏疏中有對孫傳庭的嘉獎。
“恐怕在內閣諸位眼中,孫巡撫不僅沒功反而有罪吧,畢竟松山杏山皆失守,兩萬遼民慘遭建奴毒手。”洪承疇冷笑道。
朱由檢看了洪承疇一眼,搞不清楚他是真的在為孫傳庭抱打不平,還是趁機給內閣諸人上眼藥。
“曹將軍有破敵焚糧之功,孫巡撫的功勞自然少不了,朕會記得。”朱由檢淡淡道:
“一個副將不足以嘉獎曹文詔之功,擬旨升曹文詔為寧遠總兵,掛平虜將軍銜!”
掛將軍銜,意味著曹文詔地位將在遼西諸將之上,有了統領一鎮軍務的地位。
“凡是為國殺敵立功者,朕不吝封賞,告訴曹文詔,若是能再立新功,朕又何吝封他一個伯爵爵位?”
“至於孫傳庭,先口頭嘉獎其功,等到建奴撤退遼西安穩之後,再進行議功便是。”朱由檢道。
封賞之事便定了下來,自有王承恩擬旨蓋印,再發給內閣。
接下來便是援遼之事。看了內閣關於擬任張春領兵的奏疏,朱由檢陷入了沉思。
他想起上一世大淩河之戰,同樣是這個張春領兵援遼,結果四萬大軍被建奴擊潰殲滅,大淩河失守祖大壽投降。
當然朱由檢不是說張春能力不行,換作他人領兵結果恐怕也好不了多少,便是眼前這個智謀之士洪承疇,不也一樣兵敗松山斷送了十多萬兵馬?
松山大淩河兩戰,葬送了最後的邊軍精銳,從此不管是面對建奴還是流賊,皆喪失了主動,大明已經迴天無力。
可為何當時和現在一樣,朝堂皆贊同救援?難道沒有一個人能看到救援帶來什麼樣的危險?
即便是現在,朱由檢也深深不解。
“洪愛卿,你看內閣決議怎麼樣?”朱由檢問道,希望洪承疇能解開自己疑惑。
“朝堂諸公,皆是尸位素餐之輩!”洪承疇不屑的道。
“錦州未失,寧遠未失,不過是丟掉了松山杏山幾座堡壘而已,算得上什麼敗跡?若不是曹文詔斬首上千,朝堂很多官員恐怕要對孫巡撫群起攻訐了!
孫巡撫都沒有請求援軍,他們便要迫不及待的派兵救援,難道他們這些高坐廟堂之人還比前線督撫更瞭解敵情?”
朱由檢贊同洪承疇的話,問道:“那他們為何要這麼做?”
洪承疇搖了搖頭,不屑道:“無外乎名利二字而已。
現在的朝堂,理學空談盛行,很多人不過讀了些聖賢書,便自詡通古曉今,自命清流,空談天理人性。
杏山松山失守,連山等堡被建奴圍攻,在這些朝臣眼中,皆是孫傳庭不肯發兵救援所致,若是不發援兵就是不恤百姓,至於全盤戰略,他們不懂也不願去管!
援救贏了,他們有建言之功,戰事失敗,皆是前線將士之過,不需擔負一點責任。相反若是反對援救,則是不顧百姓生死,有畏敵怯戰之嫌。
而且大軍徵召開拔,需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