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頭腦的派大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隔天,同行(xing)受邀的人都直接回去了,這是鹿良第一次來到首都,暫時也沒有特別的急事,就打算四處逛逛,領略下首都城市的風采,於是就留了下來。
首都作為華國最古老的城市之一,除了最具城市特色的建築風格,亦留存下來了很多的遺蹟及傳說,其中,以矗立在城市中央的“天空之柱”最為出名。
“天空之柱”,屬於人工修建的高塔,修建的時間無法準確考量,已經有過多次的翻修,高聳入雲,與首都低矮的宮殿建築群相對比,猶如一根筆直的柱子,故稱為“天空之柱”,寓意沒入雲端的高塔。
另外,其“天空之柱”的名稱還來源於其修建的目的,據傳“天空之柱”是華國人祭祀圖騰的地方。華國人自古以龍為圖騰,並尊號稱“天空之龍”的超遠古精靈裂空座為守護華國的神獸,自古流傳至今,依舊保持著祭祀的習俗。
“天空之柱”,由於祭祀習俗保留了下來,現在已發展為全國香火最為鼎旺的景點,雖然只開放了基底部分的樓層,但每天來此參觀的人流也是絡繹不絕。
因為首都城區範圍內禁飛的規定,鹿良只能在旁人的指示下,搭乘地面交通工具來到這裡,路上耽誤了點時間。
一下車,順著高塔向上仰望,已然可以感覺到那迎面撲來的壓迫感,此時,天氣晴朗,天空萬里無雲,只見塔峰高聳入雲,直入天際,塔尖處肉眼亦無法觀測。
景區佔地面積不大,也就半徑500米左右方形區域,除了坐落中心的高塔,外圍都是人工栽植的樹木。
一入景區,此時正門口已然香火鼎沸,除了來此祭祀的香客,其他到訪的遊人也都會入鄉隨俗地合掌膜拜,有部分遊人的口中還喃喃禱告一番。
鹿良沒有直接進入塔內,先在外圍環繞一圈,只見除了正面之外,在塔的四周
各有一組巨大的雕塑,鹿良自然認得,分別是代表大地的土地雲,代表著風暴的龍捲雲,代表著雷電的雷電雲。
傳說當風暴和雷電交匯的時候,兩者相互碰撞,從而產生降雨,雨水灌溉土壤,並滋潤農作物茁壯成長,之後,大地平息了碰撞,令陽光迴歸大地。
這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缺少了前兩者無法產生降雨,農作物就會乾涸而死,缺少了後者,風雷肆虐無法平息,則農作物就會水澇而亡。
據說,在正面原本還有一尊雕像,不過可能是因為年代久遠,已不復存在。
鹿良大概也能猜到,應該是代表生機的眷戀雲,與前三者均為雄性精靈不一樣,眷戀雲對應的是雌性精靈。
這幾種精靈是基於農業豐收的意圖而設計的,代表著豐收之願。而龍神在自古神話就有行雲布雨之職,古時最重農時,行雲布雨與豐收之願的也相契合。
這樣子一想,也不是不無道理。
鹿良沒有在外面多做停留,繞回到前面,就直接穿過正門,進到了塔內。
只見塔內按樓層,呈內外圈迴廊結構佈局,中心是環圈拾級而上的臺階,猶如一條巨龍,盤旋而上,直入天際,隔層還會有錯落的連廊將塔內外圈進行相連。
而外牆的內壁,則是一幅幅的壁畫,記載著“天空之柱”的歷史,以及“天空之龍”裂空座的傳說事蹟。
鹿良掃了一眼,就大概知道了是關於裂空座平息固拉多和蓋歐卡爭鬥的事蹟。
至於是否還會有裂空座抗擊外來隕石,保護精靈世界不受侵犯的事蹟。
可能在塔的高層壁畫會有記錄,因為高層部分沒有開放,也就不得而知了。
“天空之柱”的建築由於經常性地翻修,少了點年代的滄桑感,但整體設計恢弘大氣,特別是高聳入雲的壓迫感,令人一看就滿是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