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討南詔---守橋背水戰3 (第1/2頁)
粉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龐天賜點了點頭,說道:“此事易辦,但是各項事物,要如何取得周全????
江揚鷹說道:“此事極易,夏帥兵馬並無損傷,軍需器械應該都還留存許多,向他索取即可!?
龐氏二將與親軍備妥各項事物及所需物品,並告知夏帥若還有所需的事物,全都要速速送過江來,夏雨青亦應允其請。
江揚鷹領著眾人回到橋西,此時,南詔北庭軍正在發動第二次衝鋒。
北庭都督照原泰左肩中箭,白千嶽弓箭神技雖然準確,箭力雄渾,但畢竟距離遙遠,且照原泰身穿厚甲,所以僅受皮肉小傷,倒是因為事出突然,周遭護衛諸將驚的三魂七魄都不知飛到哪去了!
照原泰也不管軍心已受影響,令罾魂畬整隊再次發動衝鋒!
北庭軍驚疑未定,但軍令如山,只得再次衝擊唐軍。無奈士氣已墮,人數雖多,氣勢已頹,二次衝鋒又被唐軍殺退,死傷兩、三百人,狼狽退回。
唐軍擋住兩次衝鋒,雖然士氣仍高,但折騰了一夜,又沒人替手,也是漸露疲態,趁著敵人退去,不去追殺,反而偷閒歇息,休養體力。
南詔北庭軍與唐軍對峙了一會兒,突見北庭軍後陣,塵沙滾滾,人譟馬嘶,吐蕃大軍開到,援軍源源開到,計有:大將狼瑪率兵馬四千,大將波可羅密率兵四千及大將木石彤率兵三千前來支援,連吐番遠征軍統帥果結烈日亦率領隨從將佐官兵三千人前來助戰,另外,南詔南庭都督龍勝越率領兵馬五千也到達斜月橋西岸,其餘吐蕃與南詔武士正由各部將率領四處掃蕩唐軍,結束之後亦將陸續趕來。
居行遠與橋西唐軍見南詔與吐蕃兵馬漸漸聚集,雖不知其數,但是旗旛飄揚,刀槍映日,浩浩蕩蕩,人數應已數萬,心下也都是惶惶不安,軍心又開始浮動不穩。
居行遠暗想自己身為主將,不可示弱,故竭力隱藏心中恐懼,並且不斷告訴自己唯有冷靜鎮定方能渡過難關,一旦驚慌失措,則萬事全休,然而外表仍是一派氣定神閒,唐軍兵將見主將臨危不亂,沉著冷靜,於是軍心也就再次的穩定了下來。
江揚鷹帶著龐氏兄弟及親軍回到橋西,眼看敵軍聲勢浩大,我軍僅僅不足一千人,在南詔、吐蕃聯軍前面有如滄海一粟,隨時就會被吞噬掉一般,江揚鷹在橋東一繞,更知道橋東唐軍已分頭去迎戰龍川江上、下游迂迴包圍我軍的南詔軍,故無一兵一卒能支援橋西唐軍。
另外,江揚鷹剛剛被居行遠授以密令,通知夏雨青大將令武士二十人,手持大砍刀,立於斜月橋東,若無居行遠號令,則任何畏戰膽怯而欲逃過橋者,立斬無赦,橋東唐軍見有刀手伺立橋頭,都知道已無退路,更堅定死守之志。
江揚鷹也是饒有智計的將才,否則怎能短短數年便因軍功升至副將,他心中暗想:目前我軍已經深陷絕境,無力迴天,能做的,該做的,都已做了!雖是如此,心中還是思緒紛擾,難不成真要葬身在這蠻荒瘴癘的南詔小國了嗎??????
陳召原領兩百唐兵到了路賧,正巧遇到南詔軍正在架橋,準備渡江,陳召原依柏水岫所受之計,派出擅射之唐兵三十人,悄悄掩到龍川江對岸,樹林茂密之處。
陳召原一聲令下,唐軍紛紛彎弓向架橋之南詔兵士射去,登時射倒二十餘人,陳召原更是箭無虛發,連射三箭,射死三員敵方架橋武士,此時剩餘唐軍紛紛豎起旗幡刀槍,烏仲英大驚失色,以為唐軍大隊人馬埋伏在江岸,烏仲英雖然勇猛過人,但在敵前渡江這種“英勇“的事,到底還是做不出來的,於是招來弓手,向對岸放箭,陳召原令兵卒或藏於樹後或躲於遮箭牌之下,不許還射,等到南詔射箭間歇時,伺機拾取箭支,於是,一時之間,兩軍分別對峙龍川江兩岸。
彭衍剛與李傳映率一千唐軍兵將埋伏在大道兩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