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綜論天下1 (第1/2頁)
粉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中國歷史上,功成之後身退,而能得保全真的政治家只有三位,越的范蠡、漢的張良、唐的李靖。
然則句踐忍狠、劉邦侮慢,惟有李靖得幸遇逢“千載可稱,一人而已”的李世民。
歷代皇朝中,萬里戎馬倥傯,而未嘗敗績的軍事家也只有三位,漢的韓信、唐的李靖、宋的岳飛。相對於韓信、岳飛的下場,可知李世民、李靖君臣得以善相終始,何其難能可貴!
且說如今,暮春三月,本當是浴乎沂青、風乎舞雩;雜花生樹、群鶯亂飛的季節。然而洛陽城西四十里處,卻有數萬大軍駐紮。
只因時值隋唐之際,乃是西京長安的大隋義寧二年,東都洛陽的大隋大業十四年。
在那諸營環衛的主帥帳內,正有兩人對坐而談。
上座一人二十郎當,身著明光鎧甲,雄壯威武,他,是此次東討副元帥李世民。
下座一人年近半百,僅著三衛服色,卻難掩其巖若孤松、溫如潤玉的器宇軒昂,他,則是李世民心目中的“天下第一將才”李藥師。
行轅外地,帳內沙塵難免。
李藥師就著積塵,手指幾番揮灑,案上已出現一幅簡單地圖。
他指著地圖西方對李世民說道:“如今形勢可說彼此均是三面受敵。然我軍卻最具優勢,只須固守新安、宜陽,便無後顧之憂。”
他再指著地圖中央:“王世充在東都,遭李密圍攻數月,兵馬早已疲弊。日前又渡洛水,與李密交戰大敗,更是士氣全無。”
他又指著地圖東北:“至於李密,他的根基是黎陽、洛口兩倉。倉廩糧餉雖豐,然而當年文帝建倉,並沒有考慮防禦工事,因此極易攻取。”
他的手指移向東南:“宇文化及由江都而來,號稱驍果甲士四十餘萬,其實半為餒卒、半為災民。此刻只求充飢,哪有半分鬥志?我軍只消放出風聲,但說李密正在放糧,宇文飢兵必定前去攻搶,李密則必得回師救援。如此兩軍自顧不暇,焉能追躡我軍?”
李世民擊掌大讚:“精闢!精闢啊!”
李藥師躬身謙謝,隨後望向李世民:“只是李密救援兩倉,卻讓東都緩一口氣。洛陽西方向由段達戍守,他並未與李密接戰,兵馬健全。我軍若想回師,卻須防他。”
李世民問道:“不知先生如何計劃?”
他二人為何率軍來到洛陽城外?為何須要回師?李藥師又如何計劃?
這一切,都得從四個月前的事情說起。
且說??
隋煬帝大業十三年十一月,唐軍初入長安。
李淵立年僅十三歲的皇孫代王楊侑為天子,改元義寧,遙尊遠在江都的楊廣為太上皇。
當年不僅是大隋楊廣大業十三年、楊侑義寧元年,同時也是長樂王竇建德丁丑元年、定楊可汗劉武周天興元年、魏公李密永平元年、西秦霸王薛舉秦興元年、涼王李軌安樂元年、梁王蕭銑鳴鳳元年、梁帝梁師都永隆元年、永樂王郭子和正平元年??
楊侑這位有名無實的皇帝,依李淵之意,詔封他為唐王。
當時唐軍之外,天下已是“三十六路煙塵、四十八方兵馬”;
唐軍之內,李藥師與李淵的嫌隙由來久矣,李世民的處境卻更為尷尬。
他雖貴為唐王二公子,得封秦國公的爵位,可是一向與長兄、四弟並不融洽。
如今長兄李建成乃是唐王世子,四弟李元吉也有齊國公的爵位。
兩人連手,對李世民虎視眈眈。
尤有甚者,父親對他似乎也頗有戒心。李淵身邊的幕僚中,以劉文靜與李世民最為親厚。可是唐軍入關之後,李淵卻把劉文靜調去潼關,輔佐李建成了。
在李世民的心中,“平天下”是義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