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立馬中原1 (第2/2頁)
粉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道會合,秦代的東垣即是隋代的趙郡;另一線則往東,直入膠東。
前次李藥師與出岫出奔趙郡,走的是北岸一道,此次他便帶出塵重出北道。
當年李藥師駕著烏篷騾車,帶著懷有身孕的出岫匆匆而行,乃是為躲避李淵追兵。
今日卻是言笑晏晏,意興陶陶,與出塵並轡執韁。
行程雖是同一條咸陽古道,相伴也同樣是紅粉知己,然而心境卻何其不同!雲淡風輕,微雨初晴,出遊恰遇良辰,怎不令人胸懷大暢?
秦代馳道寬五十步,以金屬製錘為路基,路面平坦而堅固。
道旁每隔三丈植青松一株,備極雄偉壯闊。
渭水兩岸的馳道更是秦始皇帝出巡的必經之途,數百里間佈滿離宮別館。
然而秦代以降,至隋代已有八百餘年。
馳道雖經歷代修繕,終究已不復秦代舊觀。
青松的倖存者雖是盤根虯幹,卻已不再儼然成列。
離宮別館的往日繁華更是過眼煙雲,早已成為廢墟。
李藥師與出塵睹物思情,不免感慨萬千。
渡過黃河,便入安邑、絳州。
這一代是虞夏故地,相傳后稷曾教民稼穡於此;伯益為驅逐鳥獸蟲蛇,曾烈山焚澤於此;而大禹奔走治水,亦曾駐足休憩於此。
李藥師與出塵循古聖踵跡,訪先賢遺澤,欽慕瞻仰,緬懷盛德之巍巍。
再向北行,便入汾水河谷。
行至此處,李藥師遊興頓減,代之而起的,是滿懷感傷。
他帶著出塵渡過汾水,默默來到姑射山下,再沿溪澗探路上山。
但見當年遭洪水衝坍的山巒如今已遍覆濃綠,周遭新木也蔚然成林。
《老子所謂:“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乍見這生機蓬勃的復甦景象,李藥師震懾於天水滋養、地氣化育的淵兮湛兮,只覺自己往日的愆過,或多或少已得上蒼赦免。
他深深吸一口清涼浸爽的山林精氣,嘴角微微露出笑意。
山中原有的小道早被沖毀,眼前的山徑乃是山洪之後,附近村民篳路藍縷,重新開啟的山林,與七年之前的景象已是全然不同。
幸好山巒形狀依舊,李藥師憑著依稀彷佛的印象摸索前行,輾轉倒也尋著龍子祠舊地。
只是祠堂已毀,只餘斷壁頹垣,隱沒在荒叢蔓草之間。
那殘缺的龍子神像兀自傲立,與仲秋煙飛雲斂的慘淡天色相伴,格外顯得蕭索悽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