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天掛石窟2 (第1/2頁)
粉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藥師、房玄齡隨年長同門進入師父玄中子修行的內室,室中溫暖舒適,李藥師也放開了房玄齡雙手。
只見玄中子趺坐中堂,地下一溜十個蒲團。
眾同門逐一向師父行禮,隨即依序跪坐蒲團之上。
李藥師與房玄齡拜見師父之後,坐入第八和第九位上。
魏玄成隨在房玄齡之後行禮,坐入末位。
玄中子逐一考校門生進境。幾個年長門生,或只是趁師父出關,前來拜望;或有一二疑難,玄中子也只須三言兩語,便點透澈。
年長同門有些拜見師父之後,便即辭去;也有幾人留下,靜觀師父調教後進之道。
隨後是幾名二、三十歲的同門。
年紀愈輕,所問的問題也就愈龐雜。玄中子隨興命年長門生代答。
年輕同門受教之後,便以師禮拜謝年長同門。
隨後輪到李藥師。
他走到師父身前,行禮之後,尚未開口,玄中子已沉聲說道:“我聽人說:大丈夫若遇主逢時,必當立功立事,以取富貴,何至作章句儒?』此話可是你說的?”
李藥師心高志傲,這原是他少年人的狂狷豪語,卻沒想到師父開口便問此事。
他見師父辭色嚴峻,趕緊跪下,答道:“是。”
玄中子道:“這便是你的大志?你且說來。”年長同門只道師父要訓誡李藥師,紛紛辭出。
室內除玄中子、李藥師之外,就僅餘房玄齡與魏玄成。
玄中子辭色雖然嚴峻,李藥師卻並不畏懼,侃侃說出一番道理:“師父,弟子放肆。弟子只想,古之儒者,原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為始,以修身為本,然後齊家、治國,以至於明明德於天下,而親民,而止於至善。然今之儒者,但知研章句,不知究經義,以至於如史遷所言:文史星曆,近乎卜祝之間,固主上所戲弄,倡優所畜,流俗之所輕也。』如此位列倡優博奕之次,以備虞說的章句儒,實非弟子之志。”
“史遷”是太史公司馬遷,李藥師所引的這段話,出於〈報任少卿書〉。
玄中子聽他此言,神色已然緩和不少,說道:“章句儒固然非你之志,難道你竟志在功名富貴?”
師父這樣一問,李藥師登時想起神光大師所說“壯志不減沛公”之語,一時不知該當如何回答,神色竟然靦腆起來。
玄中子見愛徒如此,冷笑一聲:“你入我門下八年,我卻不知你志在遇主逢時,立功立事,以取富貴』。看來我真是老耄了!”
李藥師見師父如此激他,長跪在地,心中怦怦亂跳,脫口說道:“師父容稟,弟子日前偶遇一位高僧,他說弟子壯志不減沛公』。弟子不敢有沛公之志,但願為樗散之材,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之側,寢臥乎逍遙之下』。”
李藥師所引“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無為、逍遙”之句,出自《莊子逍遙遊,意為韜晦含光,不爭外物,所以能夠不受制於外物,而與天地共榮枯。
玄中子顏色稍轉和霽,緩緩說道:“聽你說話,如此迫不及待,哪有絲毫願為樗散之材』之意?縱使彷徨之側也不能無為,寢臥其下也不得逍遙!”
他朝李藥師望去,眼中滿是關愛神情。
這個徒兒,傲氣渾成,常讓他想起年輕時的自己。
這是他最鍾愛的一個徒兒,卻也是他最少開口讚許的一個徒兒。
他微微一笑:“也罷,你且起來說話。”
李藥師見師父言色和悅,趕緊叩了一個頭,站起身來。
玄中子溫顏問道:“你究竟做了些甚麼,惹得人家說你壯志不減沛公』?”
李藥師於是將盤龍山巔的奇遇,說與師父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