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師,當今之世,可以與我談論孫、吳兵法術數之人,除你而外,更有何人!”
**********************
次日早朝,賀若弼果然具本上奏,訴說自己如何在江南死戰,攻破陳國銳卒;而韓擒虎卻並未與陳軍交鋒,其功勳怎可與自己相比?韓擒虎心中早有成符,在御前只是坦述實情,非但不誇大自己戰績,反而處處迴護賀若弼。
隋文帝楊堅本是極為檢素慳吝之人,自然喜愛臣下矜介克己,不喜浮華驕騖。
所以並不聽信賀若弼所奏,只說二將俱合上勳,有大功於國,均再賜封,晉位為上柱國。
隋代兵制承襲西魏宇文泰所創,經北周一脈相傳的府兵制。
制下府兵分屬二十四軍,每軍的統領是為開府。
二十四開府之上有十二大將軍,每大將軍統領二開府。
十二大將軍之上有六柱國大將軍,簡稱柱國,每柱國統領二大將軍。
鮮卑一向採用八部體制,朝中共有八柱國,然而只有六柱國領軍。
開府、大將軍、柱國均可因功晉位為上開府、上大將軍、上柱國。
時至隋代,開府、大將軍、柱國的員額雖已遠遠超過西魏首創時期,但此時韓擒虎、賀若弼得授上柱國之位,那已是府兵制下軍事統領的最高職銜了。
然而賀若弼並不以此為滿足,不過數日,他又聯合言官參劾韓擒虎,說他進入建康城後,擅自闖入陳國宮禁,縱容士卒淫汙陳宮。
楊堅徵詢楊廣意見,楊廣因韓擒虎先自己進入陳宮,擒獲陳叔寶,心中也自不甘,所以並不為韓擒虎進言。
楊堅便依律褫革韓擒虎申國公的爵位與食邑。
然而皇帝心中,實在不喜見到臣下在御前相互爭功,此時只因北方尚與突厥對峙,正是用人之際,所以楊堅不得不為臣下排怨解紛。
不過聖慮深處,已然對賀若弼有所不滿。
韓擒虎雖然失去申國公的爵位,卻也因此讓楊堅、楊廣稍減忌刻之心,也暫且不必再與賀若弼針鋒相對。
他依著當日與李藥師一同定下的策略,加意與楊素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