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唐代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鼎盛的時期,文華璀璨,武功豐隆,社會風氣健康蓬勃,讓千秋萬歲的後世子孫豔羨讚歎。
唐代的詩歌、古文、小說、樂曲無不照耀千古,其中尤以唐詩最為出類拔萃,傲視寰宇。
唐代詩人號稱“李杜”,最著名的“李杜”當是盛唐的李白與杜甫,其次即推晚唐的李商隱與杜牧。
世稱“小杜”的杜牧有一首膾炙人口的七言絕句〈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 庭花
杜牧的時代,大唐國勢已由繁華的頂峰日益衰頹,然而人們過慣了承平安樂的日子,並沒有居安思危的警惕。
當此水月朦朧的夜晚,杜牧乘船遊旅,偶然停泊在秦淮河畔,聽見左近的繁華酒樓裡,傳來陣陣歌舞昇平的靡靡之樂,不免想到譜〈玉樹後 庭花〉的南朝亡國君主陳後主,頓時勾起詩人心中憂傷時勢的情懷,於是吟下這首傳唱百世的〈泊秦淮〉。
秦淮河畔是南方古都,魏晉南北朝時代,三國的東吳,其後的東晉,以及南朝的宋、齊、梁、陳等六個朝代都建都於此,當時稱為建業,又稱建康。
這六個朝代均是偏安江左,以談玄論禪為時尚,以誇財鬥富為能事,以放誕淫佚為風雅,以權閥門第為高越,渾然忘卻北方尚有故國祖塋,半壁河山。
如此紙醉金迷,笙歌達旦,浮華驕奢,粉飾太平,後世嘆之為“六朝金粉”。
那“隔江猶唱後 庭花”的陳後主陳叔寶是南朝的末代皇帝。
他的叔祖陳武帝陳霸先篡梁,建立陳國之初,本是新承喪亂之餘,不但國土殘破,文物損毀,儲積空乏,而且地方豪帥擁兵割據,叛亂時起,國內極不安定。
幸而當時北方東有北齊、西有北周,相互交兵攻伐,無暇顧及南方,陳國才得以勉強立足於江南。
陳霸先之後,陳國的皇位經由陳叔寶的伯父、堂兄,輾轉傳至陳叔寶的父親陳宣帝陳頊。
陳頊在位期間,北朝的北周伐滅北齊,統一北方。
北周權相楊堅旋即篡宇文氏皇位,建立隋朝,是為隋文帝。
楊堅一向有一統天下之志,他將平陳大任託付予大隋的名將韓擒虎、賀若弼。
韓擒虎出鎮建康西北的廬州,賀若弼出鎮建康東北的廣陵,兩鎮隔江逼臨南朝邊界,距離陳國都城不過百餘里之遙,形成巨蟹雙螯之勢,對陳國虎視眈眈。
陳頊崩逝之後,陳叔寶嗣位。此時陳國的國勢已然朝不保夕,衰微不堪。陳叔寶工善詩文,風流浪漫,軍國大事既然艱辛困難,他索性將朝政一概置諸腦後,日常只與六宮粉黛、三五親信朝遊禁苑,暮饜旨酒。
如今,陳叔寶正坐在那六朝金粉的建康城中,玉階珠簾的光昭殿內,精割細膾的玳瑁席上。他興之所至,御筆親譜一闋〈玉樹後 庭花〉,以記那“璧月夜夜滿,瓊樹朝朝新”的繁華綺麗。
他即命樂師將那笙簧琴瑟,急管繁弦地高聲演奏;又命那玉貌絳唇,錦衣珠袖的宮人,隨樂聲翩翩起舞。
他自己斜倚御座之上,肩頭有美人的素手輕搥脊背,耳邊有近臣的諛詞歌功頌德。
陳叔寶正自筵開五道,酒過三巡,看遍了嬌媚顏色,聽膩了承歡言語,心中頗覺煩悶之際,突然有內侍奔入,跪稟席前:“樂昌公主求見,現在殿外候旨。”
陳叔寶聞稟大喜,即刻命傳。
原來樂昌公主是陳叔寶胞妹,才識明敏,姿容姣妍,人品冠絕當時,自幼便與陳叔寶極相投緣。
然而,自從樂昌公主下嫁太子舍人徐德言,遷出宮禁之後,他兄妹便不似已往那般,可以日日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