鍵盤戰鬥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商品的成本,將會遠低於江淮。
在北平,煤炭是自給自足,江淮如果使用煤炭,需要從外地運輸,在運輸成本上,又低於北平。
如果在煤炭時代,北方是比南方要有優勢的。
但是南方沿海又有個優點,在海道上更接近世界,海貿上更有優勢。
等進入了油氣時代又不同了。
大量的進口石油透過海路抵達中國,在那個時代中,就是沿海城市更具備優勢。
在煤炭時代,缺煤地區想要扭轉這個劣勢,那就需要更新更進步的技術,來抵消這個缺點。
可論對技術的瞭解,誰能比得過自己?
所以在朱高熾眼裡,未來應天府可能的競爭,並不可怕。
而且說不定那時候自己都入主應天府了。
都是自己碗裡的東西,那就談不上競爭了,可能還會委屈下產煤區,往不產煤地區輸送便宜的燃料。
當然任何事物有雙面性,有來有往,互相反哺,互補優劣,形成良性的迴圈,才是王道。
周世豐貴人心意已定,只能回頭說服外櫃的執事們。
改變南下的商略,變為往西的商略。在利潤上肯定是不划算的,但是在政治上是划算的。
如何控制山西的煤炭行業呢。
朱高熾不著急。
山西的煤炭資源雖然豐厚,但是在大明朝的底子薄,還需要時間積累打下根基。
而且有晉王府的存在,他也不可能像北平一樣。
能入手的,是蜂窩煤。
是時候培養一批中間實力的商人們,去搶佔山西的蜂窩煤市場。
透過北平的商人,來控制山西的煤炭業。
不久後。
外櫃派出了幾名執事,去排查北平的蜂窩煤作坊的現狀,然後彙集到本子上,上交給了掌櫃。
高珍來到朱高熾的辦公室,把冊子交給了朱高熾,並信手沾來的彙報。
“近七成的煤炭作坊,仍然保持家庭作坊模式,沒有招募外面的工人。”
高珍笑道:“這些人,生怕外頭的人學會了自己的生意,所以哪怕知道請工越多,產的蜂窩煤越多,獲得的利潤也越多,但還是固執的不願意改變。”
這就是人的觀念問題。
這種人放在後世都有許多。
人們習慣了現狀,很難鼓起勇氣去陌生的環境,不敢踏出去嘗試,哪怕不用付出成本。
“用工數低於十人的,有三十七家。”
“用工數在十人以上,二十人以下的,有十二家。”
“用工數在二十人以上的,有六家,其中一家的用工數超過了五十人。”
“五十人?”朱高熾詫異的問道。
五十人可不少了。
“這家蜂窩煤作坊的模式,和別家有些不同,除了作坊生產的工人,有四十餘名賣蜂窩煤的工人。”
“蜂窩煤作坊,和這些賣蜂窩煤的工人,採取四六分成,工人們得四,作坊得六。”
“這家蜂窩煤作坊的銷量,是另外五家之和。”
“此人有些本事,也有魄力。”
四六成可不少了。
作坊還有原料,工人的成本,也就是說東家掙得比賣蜂窩煤的工人還要少。
蜂窩煤因為最開始朱高熾的原因,早就定為和薪柴一樣的民生行業。
明朝對民生行業的態度,是不怎麼管的。
例如北平,也就是未來的順天府。
當林木用盡的時候,朝廷反應過來,要開始插手煤炭業的時候,才發現整個順天府,百餘座煤窯,只有一家官窯。
而且這家官窯並不面向市場,只為各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