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庭山洞,名“金庭崇妙天”。在越州剡縣(今浙江嵊縣);
第二十八,麻姑山洞,名“丹霞天”。在撫州南城縣(今屬江西);
第二十九,仙都山洞,名“仙都祈仙天”。在處州縉雲縣(今屬浙江);
第三十,青田山洞,名“青田大鶴天”。在處州青田縣(今屬浙江);
第三十一,鐘山洞,名“朱日太生天”。在潤州上元縣(今江蘇南京);
第三十二,良常山洞,名“良常放命洞天”在潤州句容縣(今屬江蘇),近小茅山;
第三十三,紫蓋山洞,名“紫玄洞照天”。在荊州當陽縣(今屬湖北);
第三十四,天目山洞,名“天蓋滌玄天”。在杭州餘杭縣(今屬浙江);
第三十五,桃源山洞,名“白馬玄光天”。在玄洲武陵縣(今湖南桃源);
第三十六,金華山洞,名“金華洞元天”。在婺州金華縣(今屬浙江)。
七十二福地
《天地宮府圖》雲:“七十二福地,在大地名山之間,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間多得道之所。”“福地”一詞,其出現甚早,編集東晉上清派仙人本業的《道跡經》引有《福地誌》和《孔丘福地》。“七十二福地”一詞亦見於南北朝道書,《敷齋威儀經》有“二十四治、三十六靖廬、七十二福地、三百六十五名山……”云云,具體名目則載於唐道士司馬承禎所編《天地宮府圖》等書中。它們是:
第一,地肺山(即茅山),在江寧府句容縣(今屬江蘇);
第二,蓋竹山,在衢州仙都縣(按唐代衢州未置仙都縣),或謂與第十九洞天同址;
第三,仙磑山,在溫州梁城縣十五里近白溪草市(按唐代溫州未置梁城縣,疑是唐之“樂成縣”,即今樂清,其境內名勝北雁蕩山有白溪鎮,是否,未詳);
第四,東仙源,在臺州黃岩縣(今屬浙江);
第五,西仙源,在臺州黃岩縣嶠嶺;
第六,南田山,在東海東。傳說舟船可至,據《輿地紀勝》稱,在浙*田縣南田,為古稱七十二福地之一;
第七,玉溜山,在東海近蓬萊島上;
第八,清嶼山,在東海之西,與扶桑仙境相接;
第九,鬱木洞(“洞”或作“坑”),在玉笥山(今江西永新境內)南;
第十,丹霞洞,在麻姑山(今江西南城境內)西;
第十一,君山,在洞庭青草湖(今湖南洞庭湖)中;
第十二,大若巖,在溫州永嘉縣(今屬浙江)。傳為陶弘景修《真誥》處;
第十三,焦源,在建州建陽縣(今屬福建)北;
第十四,靈墟,在臺州唐興縣(今浙江天台)北。曾是唐道士司馬承禎隱處;
第十五,沃州,在越州剡縣(今浙江嵊縣)南;
第十六,天姥岑,在剡縣(今浙江嵊縣)。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越人語天姥”,“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指此;
第十七,若耶溪,在越州會稽縣(今浙江紹興)南;
第十八,金庭山,在浙江嵊縣東,上有金庭洞。唐裴通記雲:剡中山水,金庭洞天為最。或曰別名紫微山,在廬州巢縣(今屬安徽);
第十九,清遠山,在廣州清遠縣(今屬廣東);
第二十,安山,在交州(今廣東、廣西)北;
第二十一,馬嶺山,在郴州郭內(今湖南郴縣)水東;
第二十二,鵝羊山,在潭州長沙縣(今屬湖南);
第二十三,洞真墟,亦在潭州長沙縣,一作“洞真壇”;
第二十四,青玉壇,在南嶽祝融峰西;
第二十五,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