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近藤信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ldo;在廣闊大洋上,只能小規模地使用岸基航空兵。我認為,單靠航空母艦不能為攻勢作戰提供足夠的航空兵力。福留(軍令部第一部部長)告訴我,島田(海軍大臣)主張停止建造&ldo;武藏號&rdo;,這個決定被他擱置了。大家都認為,戰列艦是有價值的作戰工具。除非我們有別的辦法制眼敵人的戰列艦,否則,我們必須保持自己的戰列艦實力。&rdo;
這就是戰列艦至上論者的堅定觀點。
三、海軍航空兵的錯誤方針
日本失敗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對海軍航空兵採取了所謂&ldo;精兵政策&rdo;。在這個政策支配下,我們最優秀的飛行員全都調到航空母艦的飛行隊,擔任作戰任務。反對這個政策的人認為,這種做法眼光短淺。他們主張應該把一些最優秀的和最有作戰經驗的飛行員派到海軍航空隊去當教官,以便把他們的智慧和作戰經驗傳授給年輕無經驗的學員。但由於&ldo;精兵政策&rdo;在珍珠港和印度洋作戰方面顯得如此成功,以致從航空母艦抽調去擔任教官的飛行員,即使有,也是寥寥無幾的。
結果是珊瑚海海戰後,沒有幹練的預備飛行員,就是說,沒有能馬上執行作戰任務的飛行員來填補這次海戰中損失的飛行員的空額。珊瑚海海戰後補充到航空母艦上的最好飛行員,單就在航空母艦上起飛和降落就必須進行幾個星期的基礎訓練,還要花幾個星期掌握作戰技術,才能執行作戰任務。缺少能執行作戰任務的飛行員,這是&ldo;瑞鶴號&rdo;不能參加中途島海戰的唯一原因。如果我們的軍艦修理能力能象美國那樣效率很高,也許我們能修好&ldo;翔鶴號&rdo;,讓它參加中途島海戰,但話要說回來,也要有能補充的飛行員才行。
由於首腦人物目光短淺,致使這次海戰我方至少少了一艘頂事(甚至是舉足輕重的)的航空母艦參加。他們沒有認識到,空中戰爭是一種消耗戰,即令是技術高超的飛行員,如果人數很有限,也不可能戰勝能力平常而數量無限的飛行員。
四,科學技術的落後
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的時候,在科學技術成就方面也是落後的,而且一直處於落後狀態,最明顯和最突出的例子就是我們缺少雷達。在向中途島出發前兩天,&ldo;伊勢號&rdo;和&ldo;日向號&rdo;戰列艦裝了雷達。它們是最早裝備雷達的日本軍艦。幾個月以前,海軍當局曾極力主張給我們的四艘航空母艦安裝雷達,但由於日本在電子技術方面落後得可憐,最後所提供的兩套也只是實驗樣機,而且還不是給航空母艦的。如果我們在發展雷達方面提前了六個月,那麼,對於這次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鬥來說,將提供了極為寶貴的有利條件。雷達能夠穿透阻礙南雲部隊前進和接近戰場道路上的大霧。更重要的是,雷達可以及時發現敵偵察機和測出其位置,這樣我方戰鬥機便能在敵機向敵艦隊報告我方陣位之前將其殲滅。雷達還可以提早發出敵機來攻擊我方航空母艦的警報。而且如果我方偵察機裝備了雷達,就能比目力觀察更早發現敵特混艦隊。
這些推想,使人想起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雷達發展的一樁具有諷刺意味的事情。雷達的一個關鍵部件是定向天線。這種天線是一位日本大學教授八木秀次博士最先製成的。1932年,八木在國內發表了他的發明。不久,他訪問了美國,有幾家美國雜誌也發表了他的發明。進攻上海的日本部隊發現那裡的電子裝置採用了八木天線,但這對他們不過是一時可感到驕傲的事。英國和美國都已利用了這個發明,並且,把它加以發展供他們自己使用,而日本自己反倒沒有做到這一點。
應該指出,日本國民的本性是不適於搞大規模生產的。人們都樂於搞手工業而不願搞流水作業。正如在訓練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