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華羅庚的這一生》 (第1/3頁)
天河戀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華羅庚在隔離審查期間讀到希羽組研究所聯席會議寫的、長篇寫滿了真實歷史和合理推測的文章後,幾乎是當場倒地。
好在301醫院搶救及時,這才能活著等到正式被捕。
否則,我很難想象夏希羽他們會在他沒有活著接受審判的情況下會發生什麼事。
——楊樂,19831231】
除了《科技日報》上的這篇文章之外,希羽組聯席會議實際上還發表了一篇文章——《華羅庚的這一生》。
因此這一篇文章恰好也出現在了王元、楊樂等人轉送給華羅庚的報紙之上。
當後者迅速看完希羽組研究所聯席會議在文章的前半部分寫的對自己的介紹,以及長達數百字的、中立到沒有感情的學術水平評價之後,他看到了以下內容——
“……對於華羅庚的一切問題,我們覺得:此處應當先以‘華羅庚搶先爭當數學所所長’一事為脈絡,結合我所現有資料(以研究所方面收集到的、部分散佚的《竺可楨日記》為主)和部分歷史資料進行簡單陳述。”
“1949年,竺可楨因其學術成就和崇高威望,出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一職。”
“當時科學院領導是一正四副:郭沫若任院長,李四光、陶孟和、竺可楨、吳有訓任副院長,各人且有具體分管範圍:‘三點至院開臨時工作會議。郭沫若報告行將出國,對於院中組織略有更換,每副院長將領導若干所,如仲揆領導地質、古生物二所,孟和領導社會、歷史、考古與語言,餘則領導地理、地球物理、水生、實驗、植物分類、心理、生理生化。再新聘吳正之領導數學、近代物理、應用物理、有機、物化、工程、天文七個單位,以正之兼任辦公廳主任。五點散。’”【1】
“院級領導的座位既已排定,此時正值新中國建國初期,各路學術精英紛紛開始競選院屬研究所所長一職。據竺可楨所記:‘與惲子強談數學所,以華羅庚急於成立所,且自願擔任所長,步青現為籌備主任,但張宗燧、陳建功均不主張步青為所長。’”
“‘最初三強等對於華羅庚亦極不贊同,但近來頗漸瞭解,故院中近頗屬意於華。華又在到處演講,在《人民日報》上寫文,故子強意欲餘示意於步青,請其自讓。’”
“‘晚間與步青談半小時,渠對於浙大方面擔任教務事不甚痛快,又乏書籍期刊,故頗願來,但以工資太薄為慮。在浙大支680可得280單位,又以家中人多,省府另貼68單位,共得348單位。而此間所長亦只1300斤小米而已。因此怕不能維持生活雲。’【2】此時的工資仍延續之前發放小米的規則,夏衍都不例外,因此蘇步青的說法合情合理。”
“惲子強時任中科院黨組書記、編譯局副局長,他告訴竺可楨:華羅庚急於要籌建數學研究所,並毛遂自薦要當該所所長。”
“蘇步青原為數學所籌建中的籌備主任,按理來說既為籌備主任,自然是該所所長的首選人物,然而蘇步青也有自己的弱項,不知為何,他在競選所長的仕途中遭到了物理學家張宗遂、數學家陳建功的共同反對,說明並非是眾望所歸——以三人的學歷背景而言,聯席會議初步推斷這可能受到了上文所述‘鄙視鏈’的影響。”
“對於華羅庚急於要自攬數學所所長一職,著名物理學家錢三強一開始‘極不贊同’,然而華羅庚‘功夫在詩外’,在競選所長的過程當中頻出奇招,‘華又在到處演講,在《人民日報》寫文’。”
“天道酬勤,經過綜合考察後,中科院領導層的天平開始傾斜到華羅庚一邊,院黨組書記惲子強與竺可楨商談,請竺勸蘇步青自動退避三舍,成全華羅庚出任數學所所長之願望。”
“孰料蘇步青對於中科院數學所所長一職並不十分熱衷,甚至視為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