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造炮 (第2/3頁)
雨天下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開始他們仿製的時候還是仿造的銅炮,但是因為銅太貴。
因此到了崇禎年間的時候,明王朝的工匠們已經開始土洋結合,用自有的泥範鑄造法來鑄造鐵炮了。
宋鐵匠所說能鑄造的紅夷火炮,就是指泥範鑄造法鑄造出來的鐵鑄紅夷大炮。
既然有了這個基礎,那麼後續羅志學的工作就簡單了。
只見羅志學繼續道:“那麼宋師傅,我們能不能造一種炮管連帶炮架在內,總重大概五百斤左右,打兩斤炮子,大概能打一百丈有效射程的火炮?”
羅志學怕宋師傅不理解有效射程的意思,當即又多加了一句:“這個一百丈有效射程,是指打實心彈的時候,要能打中大概九丈長,高半丈左右的目標,並且還保有足夠的殺傷力。”
宋師傅聽罷後卻是皺起了眉頭,他可是個老工匠了,親手打造的火炮不說多,但是這一輩子打造的火炮加起來也有近百門了。
早些年打造的都是一些傳統的將軍炮,威遠炮,佛郎機炮這些舊炮,最近這五六年開始接觸並打造紅夷大炮。
所以他對火炮還是很瞭解的。
這一聽羅志學的提出來的要求,他就知道這玩意不好搞。
五百斤不是問題,打兩斤炮子也不是問題,問題的關鍵是羅志學要求在一百丈距離裡準確打中九丈長,半丈高的目標可就不容易了。
這還不算,還得保障威力,不能炮彈打到一百丈遠後就變得軟綿綿的一點殺傷力都沒有了,這樣一來,炮管的長度就不能太短了。
這炮管一長,重量也就上去了。
\b仔細琢磨了一番後,宋師傅面露謹慎道:“要打一百丈的話,恐怕這炮還得再重一些,五百斤怕是不夠。”
說著,他還擔心的看了羅志學一眼,生怕他對自己的回答不滿意。
羅志學聽罷後的確微微皺眉,這個五百斤的重量限制他可不是隨便說的,而是覺得這個限制在這個重量之下,才能夠讓火炮保證一定的機動能力。
\b再重的話,火炮恐怕就很難及時跟上他們這些騎兵們的機動能力了,而且對拉炮的騾馬需求也會變的更大。
但是,人家宋鐵匠都說了,這個重量做不出來那麼他也只能退而求次:“一百丈的有效射程是必須保證的,重量方面如果無法控制在五百斤以下,那麼適當放寬也可以,但是也不能搞得太重了。”
宋鐵匠道:“羅先生放心,也不會太過沉重,我估摸著有個五百五十斤到六百斤左右就差不多了。”
聽到宋鐵匠這個答覆,羅志學才是放下心來。
羅志學對火炮是有著自己的想法的,首先以他們自身的情況,那些動不動就上千斤甚至幾千斤的重型紅夷火炮就不用指望了,這玩意根本沒辦法在地形複雜的大山裡進行機動。
別說伴隨步兵和騎兵一起機動了,就算是想要在大山裡正常行軍都會非常困難。
就算不是在大山裡,這跑到了外頭平原裡也不能把幾千斤的艦載加農炮當成野戰炮使用的。
這不腦抽嘛!
同時呢,明軍裡廣泛裝備的那些輕型火炮也有自身的一定侷限性,那些輕型火炮炮其實都是一些短身管的霰彈炮,有效射程極有有限,近的不過幾十米,遠的也不過一兩百米。
因此在羅志學的構想裡,首先他們需要一種能夠打得遠,至少在射程上要超過那些霰彈炮的火炮,在必要時候也能和敵人的那些紅夷火炮之類的打一打。
如此一百丈的有效射程就不能再少了。
在做到這個有效射程的前提下,儘可能的控制重量。
\b羅志學繼續道:“兩斤炮是重中之重,還望宋師傅多多用心,另外除了這個兩斤炮外,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