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篇3 歐陽大家 (第1/2頁)
羋黍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官船駐泊於襄陽碼頭,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物阜民豐的名城,襄陽自建置開始,便是毫無疑問的京西第一城。
荊襄平原,魚米富足,在漫長的承平時光中,以當下時代最先進發達的生產力,奏出了一曲農耕文明的輝煌頌歌。雖然在最近幾十年,由於兩湖平原的進一步開發與崛起,襄陽在中南地區的地位受到不小衝擊。
但由於其中南水陸交通樞紐地位,又起到湖廣地區以及一部分川蜀地區向京畿輸送財稅的重要轉運作用,又進一步促進了襄陽的繁榮。
到正統六年,大漢帝國已然立國百年,襄陽城的規模,比起百年前只擴大了一倍,但襄陽直接輻射的範圍,卻擴充了五倍不止,光看依襄陽城垣以及漢水展開的那鱗次櫛比的屋舍樓棟,以及寬窄不一但平坦通達的街道就知曉了。
既行至此,暫泊補給,范仲淹本想下船,感受一番這襄陽大邑的繁盛富庶、人間煙火,將憂慮心情釋放一番。但是,這個想法,也很快落了空。
當僕人將一摞拜帖,呈至范仲淹面前時,他“畏縮”了。名帖一次就遞呈上百份,份份來歷不凡,都是京西道的高官大吏,從道司大員,到知州刺史(由於升遷途徑的區別,到正統時期,大漢依舊存在刺史之職,只是相比起朝官“知州”數量要少很多罷了),沒一個簡單的。
他們正恭候於岸頭,備好酒宴,接風洗塵,一盡地主之誼的同時,也請範公對京西道州之政事庶務做出一番指導......
范仲淹北上的路線,根本瞞不過有心人的視線,而在當下的大漢朝廷,從中樞到地方,關注范仲淹的目光,又何止數以百計。
而能讓這幹權貴官僚,如此殷勤恭敬,原因自然在他此次北返京畿,自帝國中樞吹出的風,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早就吹遍南北大地了,雖然還未徹底定論,但跳票的可能也並不大,畢竟,朝廷用幾十上百年方形成的政治原則與規矩,也沒那麼容易打破的。
在翻閱著那些拜帖之時,范仲淹的表情也逐漸嚴肅,最終悵然一嘆,將名帖一一收好,讓僕從下船,交還京西官僚。
當然,得有一番講頭,大概表示,範某去職之人,王詔在身,不便久留,京西眾臣盛情,他十分感激,但見面指導之事,實在不便,乞見諒。
不只是一般的道司大吏,就連京西道布政使王德基,范仲淹也沒有會面的意思。王德基可不是凡人,他可是曹武穆公(曹瑋)唯一的女婿。
大漢曹氏,經過曹彬、曹瑋這兩代的奮起發展,已然後來居上,成為帝國頂級勳貴圈的一員。尤其在七八年前,楊氏陷入衰落期後,曹氏的地位就慢慢凸顯出來了。
而這一點,以曹氏之女納入東宮,成為皇太孫妃為標誌,這是世宗皇帝從諸家勳貴之中,給劉維箴精挑細選的良配。不得不說,為了劉維箴這個太孫能夠順利繼位,世宗皇帝明裡暗裡做了很多事,方方面面,好的壞的都做了。
等劉維箴繼位登基,曹氏也順利晉位皇后,宮裡有曹皇后,宮外有大量曹氏親貴及舊部,縱然不如楊氏當年聲勢之隆,曹氏成為帝國第一序列的顯貴,卻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作為曹家女婿的王德基,范仲淹都婉拒不與會面,但有一人,他卻特意做了一番交待,讓僕人秘密傳達。
不敢多逗留,迅速起行北航,頗有些“落荒而逃”的意思。站在船舷上的范仲淹,只能憑欄,偷偷地觀察襄陽漢水沿岸的風景。
漸行漸遠,人與景慢慢地消失於視野,念及此事,范仲淹又不禁自嘲。想他範希文一生光明磊落,坦蕩忠誠,行至遲暮,卻在這襄陽,被嚇得不敢下船,依舊逃不脫“名利”二字。
漢水發源於秦嶺,彙集諸多支流經京西、湖北注入長江,北行也是一個溯源的過程,又行二十餘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