駿青追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愛,在遙遠的彼岸 ——賞析駿青追日的詩《鄉思》等 文/李哲夫 《鄉思》 山風吹過 陽光照在陽光之上 故鄉的容顏日漸清晰 夕陽下,小草瘋長著 一聲聲牧笛 將我攥進鮮豔的紅葉 思念,又一次燃燒 風,再次吹來 把鄉思的溝壑填平 李哲夫賞析:《鄉思》一詩,是我欣賞到詩人駿青追日許多詩歌中,寫得比較精練的一首,也是我在《嘉陵江文學論壇》讀到這種“思鄉”的詩歌中,寫得比較凝練,且空靈的一首詩,看得出詩人對故鄉濃濃的深情,以“託物言思”的描寫,將這樣的情懷,恰倒好處的表現了出來,也因此看出詩人是個性情中人,他用這樣的文字,很藝術的再次將我們牽引到對故鄉深深的懷念中,在駿青追日的詩裡,你會很容易、很順暢地被一種舒緩而執著的語言和詩歌的真情所打動。他總能讓你找到最契合心靈的切入點,由此讓他筆下的一行行詩句,在你的欣賞中深深的感受到“鄉思”所具有的可塑性與藝術美感。 這首詩僅九行,他不是駿青追日詩中最好的詩,但它足夠讓我們瞭解到他的詩風。他的詩總能讓你潛入“濃濃的鄉思”世界,並隨詩人“翩然掀開”的“風”的空間而驚奇於“紅葉的意象”裡,詩人的心象之光,在“陽光照在陽光之上”,卻總有一部份“暗影在鄉思”之間徘徊,在此起彼伏,巧妙的是,詩人依託的“暗影”,在“風與陽光”的背後,從來不是“故作姿態”或“故弄玄虛”的意象投影,詩人的“暗影”總會給人提供進入“鄉思”的棧道,這有賴於詩人將暗影的鋪墊於“故鄉的容顏日漸清晰”和“夕陽下,小草瘋長著”的“顯形”之中。歷歷在目的“山風、陽光、故鄉、小草”等意象語言中,使他的詩歌總有一股明亮,鮮豔的情感在清晰的情緒中流淌,在“一聲聲牧笛”中奔湧,連續不斷的撞擊著欣賞者的心靈:“將我攥進鮮豔的紅葉/思念,又一次燃燒”。當我被攥進鮮豔的紅葉,那種思念,沒有退路,只有燃燒。那是怎樣的一個秋,怎樣的一種思念呀?這種“不置可否”的預示,在詩人駿青追日的“鄉思”裡得到“擴充套件和瀰漫”。“風,再次吹來/把鄉思的溝壑填平”就已足夠”,而“山風吹過/陽光照在陽光之上/故鄉的容顏日漸清晰”,開篇的鋪墊,就將這樣的“擴充套件和瀰漫”的意境,由此展開,並且讓我們因此轉過身去,它既讚美了故鄉,也投下了思念的陰影,一絲光亮的開啟,思念如孤島般若隱若現,最後的“風,再次吹來/把鄉思的溝壑填平”,在這裡,我猜想再次吹來的風,一定是故鄉的風了,只有故鄉的“風”吹來,才能“把鄉思的溝壑填平”,以這樣的境界,“把鄉思的溝壑填平”,再次顯示出詩歌語言的張力,因此,我們在欣賞中,只有讓思念的孤獨,去擁抱思念的寂寞了。 《撿拾一片月光》 不知誰拋棄了這片月光 安靜的躺在窗臺 像小貓一樣溫柔 我小心拾起 將它繫上一根紅絲線 卻拴不住她移動的心 從《撿拾一片月光》這首詩歌裡,在看似思念與嚮往以及孤獨的身心表白與守望中,更能體會到的是,一個懷念愛情的人,靜靜幽思與矗立的勇氣。一個人,只要心中有愛,不管她的心怎麼移動,最終是能栓住她的。我們從《撿拾一片月光》這首詩歌裡,已經看出真正詮釋愛的本真,雖然我們不知道詩人駿青追日筆下的愛是幸福的開始,還是結束,還是在準備著愛,我們總感覺到,詩人筆下的描述,確有一個站在懸崖邊上等待幸福的情人,他在渴望著,他在期待著。由此,他把願望與夢想,放逐在一個不確定的月光裡,因為他“不知誰拋棄了這片月光/安靜的躺在窗臺/像小貓一樣溫柔”,不知道風裡,可否有她的翅膀展開,在靜靜的夜晚與皎潔的月光下,聽遠處的鼓樂聲聲中,遙見彩雲開始追月,可有幸福降臨……欣賞這首詩歌,我只感覺詩人無時不刻都在進行著“移動與尋思”的過程,他在想拴住她的時候,自己也被她拴住。其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