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開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任何朝代,隨著時間推延,土地與資源大量流向少數人手中是必然,就比如明朝末年,全國七八成的土地都掌握在地主豪強階級的手中。
隨著人口增加,全國的荒地也慢慢都開了出來,再繼續大量新增的人口便會超過土地的承載能力,政局開始動盪。
藥農也是一樣,以前一個村就一戶,後面或許不得不兩戶三戶待在同一個村子裡,那麼每一戶人家賺到的錢就很有限了,如果能多幾味藥的炮製之法,也是一種解決辦法。
這也是為什麼李先生全家人都無比看中那本冊子,儘管他們都不知道里面寫了什麼。
關敏想了想,這幾年她空間裡存的書她都按照資料夾整理了出來,她記得古代醫書也有一些,單獨講炮製藥材的她沒注意,但她覺得可以找下。於是對關巧說道。
“下次我去縣城書坊的時候,我會拜託老闆問一問,有沒有什麼講炮製藥材的書,雖然肯定不好找,但我與老闆相熟,總能問一問,就算找不到全本的書,說不定有殘本或者手抄本,那我就幫你帶回來。”
大景朝的圖書出版業遠遠不及後世發達,這倒也正常,但根據關敏看過的史料,大景朝的圖書種類較之明朝都要落後很多,書坊裡尤其缺少各行各業實用的工具書,這些東西都被掌握技術的人死死攥在手裡。
比如李先生自己不識字,就是怕便宜了別人,一本書死死捂在手裡,不讓任何人看,李家大哥大嫂也是死死抓住,自己看不懂但就怕便宜了別人,好多有用的書籍資料,就是因為這些原因,沒能流傳出去,造福大眾。
關敏之前一直關起門過自己的日子,可現在聽了關巧講述的藥農人家的生活,倒是起了意,想從自己存的那麼多書裡,挑出幾本有用的工具書,整理一下,抹掉大景朝的人看到會起疑惑的地方,自己修飾一番,再想辦法擴散出去。
幾十幾百本書擴散出去,關敏還是沒這個膽子的,對自己來說太危險了些。但不做一口氣散出去,而是慢慢來,但平均十來年散播一本出去,關敏覺得還是可行的,她想著自己怎麼都還能再活個六七十年吧,她便暗暗下了決心,有生之年,選七本實用的工具書傳出去。
關巧走後,關敏也回了房,她拿出專門存放古籍的一套筆記本,查詢起來,首先看看有沒有什麼炮製藥材的書籍。
還真被她找到一本,《雷公炮炙論》,是南北朝時期一個姓雷的人編纂的。簡介裡面寫著,這本《雷公炮炙論》全面總結了南北朝劉宋時期以前的中藥炮製技術和經驗,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是中國歷史上對中藥炮製技術的第一次總結,也是世界上出現最早的製藥學專著,它的問世初步奠定了炮製學基礎,使中藥炮製學成為一門學科。
關敏繼續看下去,原來這本書因為時代久遠,原著早已經消亡在歷史長河裡,現在這本是1985年江蘇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這本書是以唐慎徽《重修證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為底本,按照上中下三冊編排,一共記錄了268味中藥按藥用部位與原著的“三品”分類相結合編排而成。
關敏根據關鍵字又找出了好幾本相關書籍,有《雷公炮炙藥性解》,《新刊雷公炮製便覽》,在一本書的簡介裡寫著,就連《本草綱目》也有一些雷公原書的部分內容。
總結一下就是,原來的《雷公炮炙論》是南北朝時雷公總結了前人的技術和經驗,編撰而成,後來這本書的原版慢慢失傳了。但有很多看過此書的人又根據這本書寫了別的書,很多書裡也用到了《雷公炮炙論》裡部分內容,後來有個叫唐慎徽的人,根據多本書裡面的內容拼湊,盡力復原了雷公當年記錄的內容,編了一本書,叫做《重修證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而現代社會的編輯又主要根據唐慎徽的書,又參考了其他資料,匯總成了現在的《雷公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