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2/4頁)
博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色調——作品中的思想帶有的神秘主義的、悠悠愴情般的深紫色,正是這種只能用靈魂感覺的色調觸碰到我生命和思想的敏感部位。 小林問過我,為什麼那麼喜歡基斯洛夫斯基的作品。基斯洛夫斯基去世幾個月來,我也一直在想,為什麼他的去世令我感到思想的在世孤單。 現代的生活世界是一個文字化的世界,有形而下和形而上的兩界:形而下的文字世界是商品流通性的資訊、技術、買賣文字,形而上的文字世界是個體內在性的感覺文字。思想敘事是形而上的文字世界的主要表達形式。如今,敘事作家越來越多,以小說為主的文學刊物數也數不過來,電影敘事已經成為市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形而上世界。 據說,敘事作家的本領全在於對生活感覺的敏感,能夠感受出黃昏的恐慌、清晨的厭倦…… 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要說或想說,而且,有獨特感受力的人並不少見。每個人都在切身地感受生活,感受屬於自己的黃昏和清晨的顏色,只是程度和廣度不同而已。為什麼不是每個人都是敘事家?對生活的敏感只是成為敘事家的充分條件,而不是必要條件。 生活的敏感浸透到生活的隱喻中,往往讓人失去言語的表達能力,這就是為什麼儘管對生活的隱喻世界有所感的人並不少,而敘事作家卻不多。講故事需要一種運用語言表達對生命中的微妙音色的感受、突破生活的表徵言語織體的能力。生活在言語中,人人都在言語中生活。敘事家是那種能夠反向運用語言、進入形而上的文字世界的人。 人人都在生活自己。 但生活有看得見的一面——生活的表徵層面中浮動的嘈雜,有看不見的一面——生活的隱喻層面中輕微的音色。敘事家大致有三種:只能感受生活的表徵層面中浮動的嘈雜、大眾化地運用語言的,是流俗的敘事作家,他們絕不缺乏講故事的才能;能夠在生活的隱喻層面感受生活、運用個體化的語言把感受編織成故事敘述出來的,是敘事藝術家;不僅在生活的隱喻層面感受生活,並在其中思想,用寓意的語言把感覺的思想表達出來的人,是敘事思想家——基斯洛夫斯基就是這樣的敘事思想家,他用感覺思想、或者說用身體思想,而不是用理論或學說思想。基斯洛夫斯基對時代生活帶著艱苦思索的感受力,像一線惻隱的陽光,穿透潮溼迷濛的迷霧,極富感性的語言帶有隻屬於他自己的紫色的在體裂傷。 這就是基斯洛夫斯基特別令我喜愛的原因嗎?在二十世紀後半葉,感受力強、不乏語言突破能力、也不乏思想的敘事家,並非基斯洛夫斯基一人。為什麼他的早逝特別讓我傷心?  
人民事業生活中極有可能的偶然
基斯洛夫斯基一九四一年出生在華沙,與我們這個大時代的作家、藝術家一樣,由共產黨文化制度的|乳汁哺育長大。上中學時,基斯洛夫斯基撞上“波蘭十月”革命和匈牙利事件,以後當兵、做工,後考入三十年代由當時的先鋒藝術家創立的克拉科夫Lodze電影學院修導演課程。基斯洛夫斯基的電影眼睛一開始就關注社會主義現實生活中真實的個人在道德上的艱難處境,畢業後拍了十餘年紀錄片,捕捉社會主義制度中的“個人如何在生命中克盡其責地扮演自己”。後來,基斯洛夫斯基覺得,“紀錄片先天有一道難以逾越的限制。在真實生活中,人們不會讓你拍到他們的眼淚,他們想哭的時候會把門關上”。 於是,基斯洛夫斯基開始編故事。 在基斯洛夫斯基的眼睛看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每天碰到的為社會主義事業而活的生活並不是生活的真實,而只是社會主義生活的表徵語境。革命政黨用一種歷史主義的對生命和世界的意義解釋虛構出一個語詞性的全民事業,並透過國家的行政統治把它變成生活秩序的日常結構。這個語詞性的全民事業具有道義律令:有一個終極美好的社會就在歷史發展的未來階段,每一個人都應該為它獻身。建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