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頁 (第1/2頁)
左角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於是,最早的時候,劉常滿僅僅是在關中地區實行了新制度。對於新軍隊的建設,大漢皇帝也只是知道一個方向,很多東西都需要摸著石頭過河,因此,在皇家控制最為嚴格的關中實驗,那是再好不過了。
大漢皇帝按照後世的&ldo;職銜分離&rdo;政策,將部隊設定如下。
首先,在軍銜上,設定了將、尉、校三級軍銜。分置大將軍,上將軍,偏將軍三個將級軍銜,又設都尉、衛尉、副尉三個尉級軍銜,都校、偏校、裨校三個校級軍銜。這麼一來,軍隊中誰的軍銜高,誰地軍銜低,就成為了一目瞭然的事情。
然後。又將部隊分設成五人一伍。設伍長。一般由士兵擔任;四伍一隊,設隊長,一般由裨校、偏校級軍官擔任;六十人一都,一般由都校級軍官擔任。五都一曲,由副尉、衛尉軍官擔任。
曲以上的編制,則分為部、將、軍等,分別由相應軍銜的軍官擔任首領。軍隊的最高指揮官,當然是大漢皇帝。沒有大漢皇帝的命令,任何人不得私自調動軍隊,包括各級指揮官。
但這麼一來,大漢皇帝就發現了一樁極其不好的事情:這樣的話,如果軍隊是在關中附近,那倒是好控制,可是如果軍隊駐紮在外地。那就很麻煩了。
如果必須得到皇帝地命令才能調動部隊。那部隊地靈活性幾乎就不存在了。但如果不讓得到皇帝地命令就可以私自調動軍隊,那造反的可能性,可就大大提高了。
而且。在大漢國的傳統上,其實應該說是從周朝以來的傳統上,地方長官同時都是當地駐軍的長官,因此地方勢力都是很大的。
按照大漢國的官制,地方各郡國其實是有極大地自治權的,很大程度上,一個郡國治理的好壞,基本上就依賴於該郡國的太守或是國王的能耐了。但如今有了精銳部隊後,劉常滿就覺得,這種辦法,其實很不安全。
記得大漢國最後,是亡於各地軍閥割據的,這就是地方勢力過大的禍害。因此大漢皇帝決定,在民政上,仍然放權給各郡國,但在軍事上,各郡國的權力一律收回!
記得後世地中國,各地方上根本沒有軍權,所有地軍權,都由中央統一管理。&ldo;槍桿子裡面出政權&rdo;,這是毛太祖的著名論斷,也是屢經驗證的真理。
不過大漢國時候和後世中國不一樣,那個時候,一個電報、一個電話,都只需要幾分鐘就能傳遍全國,但現在這個時候,要跨越幾千里地距離,常常需要一兩個月的時間。
因此劉常滿決定,在全國設定五個大的軍事集結點。最大的軍事集結點,當然是關中一帶。
關中天府之國,養活十來萬軍隊絲毫不成問題。而從關中出發,前往漢中、巴蜀,都是比較方便的,因此劉常滿決定,建立關中大軍區,在長安一帶駐兵五萬,沿長城一線駐軍兩萬,漢中駐軍五千,巴蜀駐軍五千,一共八萬人。
這八萬人,全都是大漢國精銳中的精銳,成員構成除了世家子弟、名門之後外,其餘的全是從各地的新兵中,挑選出條件最好的送入關中,成為大漢國的&ldo;志願兵&rdo;,也就是募兵。
第二個大防區則設在東垣一帶。當初大皇帝說要把第二個大防區設在東的時候,很多臣子都茫然不解。畢竟東垣這個城市,並不算出名,北有薊城,
、鹿,西有晉陽,哪個都比東垣重要得多。
但劉常滿卻知道,東垣,也就是現在的石家莊這個地方,正是北方邊境最重要的戰略要地之一,而且它正處在中心地段,又扼住了太行山的咽喉,最適合建立防區。
新中國所以把防區建在北京,那完全是因為北京是首都的緣故,要說起戰略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北京尚不如石家莊一帶。
第三個大防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