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駕駛員訪談節目 (第2/2頁)
秋成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個我最崇拜的是秦然秦教授,因為是他,開啟了全球機甲時代,我們才有機會成為機甲駕駛員,上戰場殺怪獸。”
“那布魯奇先生最崇拜的人是誰呢?”
“我也不知道,因為我的偶像,大家都叫他機甲戰神,他是我們所有即機甲駕駛員無法逾越的高峰,也將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標。”
“特雷文先生和布魯奇先生,你們一年的年薪是多少呢?”
“一千萬美刀。暫時是這樣。”
“特雷文先生和布魯奇先生,你們最看好的年輕駕駛員是誰?”
“這個,其他分部的駕駛員我們瞭解有限,但拿我們米國分部來說,年輕駕駛員中,我個人最看好貝克特和楊希兩兄弟。”
“確實,這兩兄弟雖然不是雙胞胎,但是神經交換程度穩定性非常的高,目前已經達到了69,相信等下一批機甲造出來,他們就會和我們一樣,駕駛機甲上戰場。”
“特雷文先生和布魯奇先生,你們對機甲行業,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我希望科學家們研究出一款虛擬的戰鬥系統,就是那種實景模擬駕駛機甲戰鬥的系統。”
“確實,現階段,我們米國分部的預備駕駛員數量超過了一百人,但是這些駕駛員,無法真正的駕駛機甲,畢竟機甲數量有限,如果研究出模擬系統,對駕駛員訓練很有幫助。”
這場訪談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看似是訪談,但主持人卻有意在引導一些東西,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年輕人不止對機甲感興趣,也要對駕駛員感興趣。
或者說,電視臺正如楊衛國說的那樣,在引導人們的價值觀。
特別是那些迫於生活壓力,已經擺爛的年輕人,給他們一份希望。
萬一自己也能成為駕駛員呢。
當然,成為駕駛員的機率很小,單單是神經負荷這一關,就卡住了大部分年輕人。
隨著三百多個神經負荷測試裝置在國內鋪開,年輕人透過測試的比例只有萬分之一左右。
最開始秦然給做神經負荷測試,透過率能達到萬分之五,那是因為那批做測試的人,是從軍隊中挑選的。
而真正年輕人透過測試的比例,就是萬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