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天的前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如果此時東線出現一場慘敗,前線指揮官和魯道夫將揹負全部責任。
魯道夫一直待在布達佩斯,他這個軍需總監都快要忘了自己的本職工作,反倒是奪走了匈牙利政府工農業部長的職權。
投入這麼多,當然要見到成效。魯道夫協調著各個方面的工作,分配著生產任務,組建了一個鬆散的聯合體。依靠著戰爭紅利,它會逐步成為一個以糧食出口和加工為主的壟斷組織,不但可以掌控奧匈,還將輻射到整個同盟國。如果戰爭勝利,它還有可能佔據整個歐洲市場。
魯道夫和他的匈牙利友人臆想著美好的未來。他也在裡面投了錢,雖然佔股不多,但他在這裡的話語權不輕。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除了老皇帝,魯道夫是最受馬扎爾人歡迎的奧地利人。他們兩人,一個給予了權力,一個營造了未來。
時間進入到了6月下旬,等到夏收結束之後,大平原上又將進行新一輪的耕種。
農用車輛出現在了原野上,解放出來的勞動力進入了工廠。輕工業的發展帶動整個地區的發展,匈牙利在戰爭中反而變得更加繁榮。
充足而新穎的食品被送往了前線,士兵們稱讚著魯道夫這個軍需官。他們只知道生活條件變好了,卻絲毫沒有注意武器彈藥的緊缺。
其實部隊的伙食也沒有改善太多,魯道夫無非是增加了黃油和乾酪的供應,士兵的主食依然是黑麵包和野菜湯。
真正得以改善的是野戰部隊,大量的加工產品減少了後勤壓力,部隊得到了充足的補給。餅乾和乾麵包被直接運到前線,香腸的產量也增加了。肉製品供應依然有限,工廠不得不研發出了午餐肉,單純地去滿足士兵的熱量需求。
都是沒錢惹得貨,加利波利的登陸部隊吃得都是牛肉罐頭。這種從克里米亞戰爭就開始使用的軍糧口感很差,但卻實展現出了大英帝國無與倫比的財力。
魯道夫的計劃算是成功了,不但解決了前線的軍需問題,還帶動了匈牙利的發展。
匈牙利人很滿意,熱愛匈牙利人的老皇帝也很滿意,魯道夫為此還升了一級軍銜。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不說保證勝利,至少能夠看到希望。
魯道夫已經在考慮如何在7月重返前線了,不知道他將去往塞爾維亞還是波蘭。
7月4日,羅馬尼亞對奧匈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