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天的前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時間不知不覺到了六月,1914註定是不平靜的一年。
歐洲的矛盾就是德法矛盾,所有人都在叫囂戰爭,卻又沒有膽量挑起戰爭。
德國人期望一勞永逸地解決阿爾薩斯和洛林問題,法國人渴望復仇。
奧匈帝國中,只有匈牙利對塞爾維亞沒有野心。匈牙利人的權利在削弱後,者極力叫囂:“拔出寶劍,對準塞爾維亞。”
塞爾維亞在俄國的支援下,仍堅持著大塞爾維亞的夢想。
6月28日,魯道夫在軍營中坐臥不安。雖然他已經得知大權在握的皇儲不會前往薩拉熱窩,但戰爭確是必然的。
前不久德國人的軍事代表團到達了伊斯坦布林,這一舉動向世界釋放了危險的訊號。戈本號遊弋在蘇伊士運河邊,海洋上德國人任何的挑釁行為都在牽動著英國人脆弱的神經。
6月28日是塞爾維亞和波斯尼亞聯軍在1389年被土耳其軍隊打敗的日子,是塞爾維亞人民的國恥日。奧匈帝國演習選定在這一天是具有挑釁意義的。
今天是星期天,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天朗氣清,陽光明媚。軍事總督波蒂奧雷克檢閱了部隊,坐車在返程的路上。
塞爾維亞黑手會在之前得到閱兵的訊息後,就派出了刺客,預謀給予奧匈一個警告,那些連國王都敢殺死的瘋子從來不考慮後果。
波蒂奧雷克沒有更改路線前往拉丁大橋,按照原定路線,汽車開到了市中心的阿佩爾碼頭。
不得不說歷史是由人民創造的,普林西普又站在了歷史的風口浪尖。他的同伴米哈伊洛·普薩拉向汽車連開了幾槍,卻未能打中目標。察布里諾維奇預謀向汽車投擲炸彈,行動未遂就被憲兵逮捕了。傳奇刺客普林西普出現了,混亂之中,他從汽車的測後方衝出,將炸彈扔到了汽車後座,波蒂奧雷克將軍倒在了血泊中,生死未卜。
當天下午,奧匈總參謀長赫特岑多夫和陸軍部長都認為:“解決塞爾維亞問題”的時機到了,要求立即進行軍事動員,對塞爾維亞宣戰。斐迪南大公同樣有開疆拓土的想法,但卻擔心俄國的干預,於是就請求德皇威廉二世幫忙。
老皇帝一如既往的保守,在沒有得到德國人的支援,他無論如何也不會簽署戰爭命令。
7月5日,奧匈駐德大使卓基夷奉命把約瑟夫皇帝的親筆信呈交威廉二世。信上說:這次刺殺,“是俄國和塞爾維亞大斯拉夫主義者直接鼓動的結果;他們的目的就是要削弱三國同盟,分裂我的帝國。……如果我們容許這種情況繼續下去,就意味著我的朝廷和我的領土將長期遭受危險。
沒有一個人保持克制。
德皇在基爾海面遊艇上獲悉波蒂奧雷克將軍遇刺,立即停止瀏覽活動。他活像一個押下了賭注的賭徒一樣,不停地狂叫道:“1914年是千載一時的機會!”
如果戰爭拖至1917年發生,那時俄法兩國完成新的擴軍計劃,實力對比會起變化。6月間德國完成了基爾運河的加寬工程,使新造的“無畏艦”能從北海透過運河直接駛入波羅的海。
協約國方面也蠢蠢欲動。
黑手黨頭目德米特里維奇是塞爾維亞陸軍情報部部長,首相帕希奇事先就已經知道了刺殺,而且帕希奇在刺殺發生後問俄國戰爭部長蘇霍姆利諾夫要求武器支援。
俄法在兩國會談公報中以及在公開的外交場合,都一再強調兩國“珍貴的友誼”,大肆渲染“親如兄弟的海陸軍力量”,並互相表示要“忠誠不懈地與它的盟邦合作”。
戰爭最大的推手還是英國,這個數百年的禍亂之源。
英國已經做好戰爭準備,並且認為遲打不如早打,再拖延下去,將對自己不利。因為英國看到德國的生產能力比自己強大,在海軍造艦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