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天的前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一環出了問題。奧匈軍隊的所謂第一塞爾維亞戰役簡直就沒什麼可以敘述的,奧匈巴爾幹集團軍群的20幾個師都是三流部隊,1914年8月開始,這些部隊在同樣三流的指揮官,前波黑軍事總督波蒂奧雷克的指揮下,兩次進攻塞爾維亞,被塞爾維亞和黑山聯軍打得狼狽不堪,一直到1915年9月,仍然維持著隔界河對峙的態勢。1915年9月6日,懷著復仇的雄心,保加利亞正式加入同盟國,投入戰爭。將俄國人打得慘不忍睹的德國陸軍元帥馮馬肯森再度出馬,擔任同盟國巴爾幹集團軍群總司令。第二次塞爾維亞戰役,同盟國軍掃清了整個巴爾幹大陸地區,實現了和土耳其連通的戰略目標,對土耳其參戰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魯道夫對塞爾維亞戰役的直接認識,就是保加利亞這個東方普魯士和普魯士一起,才幫奧匈贏得了勝利。
“謙遜是我們的美德,永遠不要低估了他人。”魯道夫吐出一句格言。
康拉德:“將勝利寄託給別人,確實是一種不負責任。”
魯道夫:“軍隊是我們第一和最後的保障,改革已經刻不容緩。”
康拉德沒有接這個話,“軍方一直在申請撥款,可議會總是討論,爭執,我們只能提出計劃。至於解決,或許只能等待皇儲了。”
魯道夫不知道他的話是否意有所指,但立即便想到了三元帝國,甚至是多瑙聯邦。
“還是先想想我們防衛軍的航空兵吧。”
魯道夫的思緒被打斷了,拿起晶瑩剔透的高腳杯,環顧周圍的流光溢彩,不覺感到浮華的背後,是一片敗絮。紛紛灑灑的敗絮中,是一個脆弱的帝國在勉力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