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5頁)
隨便看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搶錙畔貳A礁鱸孿啻ο呂矗�蠹揖拖褚患胰恕O防鏘吠庹暈默u都管郎叔叫爸爸,喊亞蕾姐是媽。亞蕾姐真的就像他媽一樣,直到現在都是如此。譬如有人搞不定趙文瑄,請亞蕾姐幫忙,只要她出面,一定讓這個兒子服服帖帖,這種情分也只有《喜宴》有。
《飲食男女》:忍不住發飆踢門
在現場,我膽子小,不喜歡罵人;對人發脾氣,我自己傷得更深,當然還是有受不了爆發的時候。
平常不發飆,當你稍稍堅持時就有效果。我覺得導演最重要的是把話講清楚,跟人吼不是我的個性。
一般我生氣,不是為維護面子,也不是因為事情沒做好,由於有時我要求高、找麻煩,可能真的沒法做到。我發火,大都是因為有人不用心,當大夥都付出很多,如果因為一個人的被動、不用心而影響到整體成績時,這時候你不說他,會對不起別人的。
《飲食男女》最後那場戲,我終於忍不住發飆。拍攝最後那句臺詞時,吳倩蓮愈緊張愈吃螺絲。那場戲林慧懿設計的三絲湯還不錯,把三絲扣在杯子裡,然後把湯澆上去,杯子再拿起來,一個湯匙下去,散了。這時吳倩蓮要說話。桌上有七八道菜同時在冒煙,大概花四十五分鐘才能使七八道菜同時冒煙。結果吳倩蓮連吃了三次螺絲,拍第四次時,林慧懿說:“三絲我只準備了六份,我想六杯應該夠了。”沒想到拍到第六遍,還是不行。
我大吼一聲,衝出去踢門,就為這個。
我一發脾氣,全場氣氛丕變。
林慧懿忙說:“你不要生氣,我馬上做。”她連忙又做了三份,半夜三更,店都打烊了,材料也不夠。
場務黑龍忙問:“導演,要不要我去買菸給你消氣?”
我說:“不要,我要檳榔。”
“好,馬上給你買。”他很來勁地跑出去。
發過脾氣後,突然之間,全場氣都順了。臺灣片場有時好似颱風將至,瀰漫著一股鬱結溽躁之氣,非刮陣颱風氣才順得過來,真是一種很奇怪的拍攝文化,我是這次才知道的。
這和《飲食男女》片中三個女兒離家、老爸宣佈婚事的突然,異曲同工。有人說突兀,其實我要找的就是中國人的節奏——壓抑到一個程度,然後突然間爆發,之後,大家再重新找尋新的平衡點。
《理性與感性》:對待明星有竅門
拍了《理性與感性》後,我比較知道怎麼對待明星,怎麼跟他們講話。剛開始我也不懂,把明星當演員用,當然會有問題,不過我很快就覺察到了。明星跟一般演員真的不一樣,明星有一些習慣、一些心態,而且每個人的特質不一樣。
譬如休·格蘭特,我就奇怪,一開始他為什麼那麼愛搞怪、不聽話,到處跑來跑去,不站在一個地方演。後來我發覺,他就是不喜歡跟別人並排演戲。你只要把其他演員擺在他對面,你要他幹什麼,他就幹什麼,乖得很,就那麼簡單。
明星,就是要被別人看的。他是一個形象(image) 的產物。這不光是他吃飯的傢伙,觀眾也慣於接受這個“形象”,他本身就是電影和觀眾之間的一個契約(contract),和觀眾間有種默契在。你去看埃瑪演戲,觀眾看她,尤其是女性觀眾看她,不見得像我想像的。埃瑪,聰明幹練的女人就認同她那樣的形象,她自己可能都沒想要這種東西,可是別人會把這種認同依附在她身上,有些人看到她就會仰慕。像楊紫瓊,就是“隱藏感受、外表堅強”的形象。她本人可能不是這樣,可是在銀幕上就有這種效果。像我太太看到她,就認同到無法自制。
跟埃瑪合作,因為她太聰明,又是編劇,有時她想的比我想的還周全,所以有些東西不須直說,一點就透。演戲對埃瑪最困難的地方是,因為她太成熟,一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