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小爽爸媽 (第1/3頁)
稀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轉眼之間新年就要到了,病人也陸續的在出院,安逸今天是半天班,下班做好飯菜,等小爽回來。
回頭看看日曆,今天是週五了。以前小清在的時候,週五晚間,是他給小清上課的時間。安逸給小清上課不全是隨意的。有時是根據她的提問,隨機回答。大部分是按照他為小清量身定做的教案,有計劃的進行。沒想到小清提前就回家了。安逸想著小清,順手拿起桌上的教案,如果小清在,今天該講辨證論治了。
辨證論治,被譽為中醫的精髓,在準備教案的時候。如何把內容繁多複雜的辨證論治講給初學者小清,安逸確實費了心思,考慮了很長時間。最後安逸想透過一個診療疾病的過程,告訴她辨證論治是什麼。
病人來了,首先用望、聞、問、切四種診斷手段對病人進行觀察和了解,這叫診察。四診的資料是否恰當、是否完全決定了你辨證施治的成功與否。
接下來就是議病,根據四診得到的資料,確定他是一個什麼病,比如說是咳嗽,是喘證還是哮證。
然後是確定疾病的性質叫辨性就是要分辨出疾病的陰陽寒熱,虛實表裡。
再就是定位了,判定病變的部位。在何髒何腑,在
氣分還是在血分等等。
辨證的進一步深化,就是要審證求因和明本,透過症狀找出引起疾病的病因和最關鍵的因素。
以上六個方面屬於辯證的範疇,接下來立法,選方,用藥和醫囑則是論治的範圍。這就是一個完整的辨證論治的過程。
說起來特別枯燥,也不容易理解。安逸曾想,如果出門診的時候,叫小清在旁邊看自己出診的全部過程,並給於講解她或許就會明白。但是要真正做好辨證論治,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還需要一個長期經驗的積累。
安逸面對著空氣說話並比劃著,似乎小清就在前面認真的聽他的講課。
門突然開了,小爽推門進來,看到安逸的情景。不解的問:“你在幹嘛?”
“沒事沒事,我在打太極。”安逸反應很快。
“哦,我爸媽來了。”隨著小爽的話語,後面進來了兩個揹包羅傘的老人。
此時安逸,沒有反應過來隨口說了一句“爸、媽?”
小爽的爸爸迎上來對著安逸說:“是姑爺吧?,還沒見過,還沒見過。”安逸聽出來是地道的山東口音。
沒等安逸回答。小爽急著說。“什麼和什麼啊?不是,你搞錯了。”
這時他爸爸愣愣的站在那裡,嘴裡嘀咕著:“搞錯了?搞錯了。”
安逸忙岔開話題:“叔叔阿姨,剛下車吧?洗洗手一起吃飯吧,等著我再加個菜。”安逸轉身進入了廚房,耳邊聽著小爽向她爸媽在介紹自己。隨後小爽也進了廚房對安逸說:“我提前都不知道,他們突然來到了我學校,沒來得及跟你打招呼,對不起啊。”
“沒事兒沒事兒,二老來了,正好學校也要放假了,你可以領他們到處玩一玩。”
“我爸說了,主要是想我了,他們一直惦記我,我有病那一段,也沒有給他們寫信。再就是她有點老病,想順便看一下病。”
“是不是氣管不好。”安逸隨口說。
“是啊,你怎麼看出來的。”
“我看到他臉色發暗,口唇青紫,和我握手的時候發現手指末端粗,也就是杵狀指,說話的時候氣短不夠用,他抽菸吧?”
“是的,抽了一輩子煙。”
“我還知道他抽的是蛤蟆頭。”
“啊,你也太厲害了,你怎麼什麼都知道?還知道蛤蟆頭。”
“我在青年點時,被公社抽調搞路線教育,住在一個農民家庭,他家每天都是這個味。後來我知道這就是蛤蟆頭的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