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附:魯西南喪葬禮制介紹 (第1/3頁)
賀蘭踏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所瞭解的喪葬禮儀,魯西南那裡的最為繁複周詳,如果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作為一個瞭解:
一. 倒頭。
人在彌留之際,兒孫應守候在他身邊為他送終,這表示老人是個有福氣的人,嚥氣之前,必須從床上抬至堂屋靠牆臨時搭的“靈帛子”上,一定是頭朝外,以免把魂隔在屋裡。眾人圍在一旁,瞪著眼睛等老人嚥氣。一旦嚥氣,就會七手八腳給老人換上早就準備好的“送終衣”。
這大概就是人們對未來世界的重視,要穿的體體面面地離開人世,前往另一個未知世界,穿好以後,以火紙掩面,白布蓋身,頭邊放置長明燈一盞。在屋當門放置香爐蠟燭,前面擺一個盆底鑽了個眼的瓦盆,用來燒“倒頭紙”,以示準備“赴陰”。此時的家人一定要抱頭痛哭,哀悼亡者。
二.報喪。
人死後,同姓的本族近支要主動到場,這邊的規矩是紅事要請才到,白事要主動參加,不到場是會被譴責的。至於外姓的頭面人物,必須由孝子上門磕頭,當地俗語叫“懇”,應該是懇求幫忙的意思。
這樣,全村的人當晚會全部到齊,迅速成立治喪委員會,按照成例,有條不紊地分派著任務。比如:當晚必須準備棺木,找陰陽先生看日子,去“林”上定穴位(帝王的墳墓叫“陵”,王以下的叫“林”,比如曲阜的孔家祖墳就叫“孔林”)。
出殯的日子定好了,就需要專門的信使去送信,俗稱:“舉柬”。
三.入殮。
一般老人嚥氣後,要停靈三天,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防止老人假死,緩衝三天,看有沒有回魂的可能。這三天兩夜,要有人換班守靈,守靈的人不能睡覺。第三天中午時分,沒有奇蹟發生,死者身體已經產生屍僵,親人便死了心,放心地由治喪委員會安排的爺們將逝者殮入事先鋪好被褥的棺木,男性逝者用黑棺,女性逝者用紅棺。身邊放上逝者生前喜愛的用品,大富之家還會陪葬金銀器物。
入殮的時候,逝者的長子要在院子裡站在椅子上手舉著高粱秸子,指著西南方向進行第一次“指路“,先用“火紙”開路,點著閨女送來的紙紮的轎和童男童女,俗稱“倒頭轎”,指路的人手舉高粱秸子,指向西南方向,看著熊熊燃起的火焰,嘴裡高喊:“大(娘),拿搭子!大(娘),上轎!大(娘),西南明大路!”
喊畢,眾親人哭成一團,孝子有專人架著,痛哭流涕,回到堂屋,在已殮好的棺木上,敲上第一顆釘子之後,幫忙的爺們便放開手腳,嘁哩喀喳,將剩餘的釘子敲死。
四.搭靈棚。
殮好的棺材會放在堂屋的正中間,棺材前面依舊會放著瓦盆和長明燈,正對堂屋門的地方會搭起四米左右長的靈棚,正中放一張大桌子,上置逝者畫像,此時,香燭已擺到遺像前面,並擺上五色供,做為祭品。靈棚外面會掛上藍底白字的對聯,一般會寫:“人間府第失慈愛,天宮仙班多善仁”,橫批“音容宛在”。
五. 攉huo湯(潑湯)。
靈棚搭起後,逝者就可以接受親友弔唁了,普通弔唁的人鞠一躬,磕三個頭,然後進屋“悲傷”,就是哭的意思。進屋也是有講究的,男性從東邊進,女性從西邊進。屋裡東邊是孝子,西邊是媳婦。弔唁的人哭靈的時候,孝子要陪著一起哭。然後,有專人在旁邊叫著:“起”,弔唁的人要等喊第三聲“起”的時候,才會停止哭喊。
第二天,早上要進行家奠,中午進行攉湯儀式,全家族沒出五服的至親要統一穿上孝衣,手裡拎著哭喪棒,俗稱“哀棍子”,大孫子要挑一個招魂幡,俗稱“紙杆子”,按輩分以及遠近親疏排起長隊,一個專職的爺們,架著孝子排頭,一路哭喊著去往本村的土地廟,隊伍後面會有兩人抬一桶稀粥,用水舀子沿路一點一點地灑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