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永嘉五年(311年),洛陽陷落。
祖逖率領數百親族鄉黨南下,於淮泗地區躲避戰亂。
他以身作則,躬自步行,將車馬讓給老弱病者,還慷慨地將糧食、衣物和藥品分發給眾人。
途中雖然多次遭遇盜賊和險阻,但祖逖總能從容應對,因此被同行的人們推舉為‘行主’。
抵達泗口後,
祖逖被琅琊王司馬睿委任為徐州刺史,不久後更被徵召為軍諮祭酒,率部駐紮在京口。
建興元年(313年),晉愍帝即位後,任命司馬睿為侍中、左丞相,並賦予其大都督陝東諸軍事的職責,命令他率兵前往洛陽救援。
但當時司馬睿正專注於開拓江南地盤,對北伐並無興趣。
在此情形下,祖逖進諫道:‘晉室之亂,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由藩王爭權,自相誅滅,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遺民既遭殘賊,人思自奮,大王誠能命將出師,使如逖者統之以復中原,郡國豪傑,必有望風響應者矣。’
意思是:晉朝的內亂,並非因皇帝無道(有待商榷)或百姓造反,而是由於藩王之間的權力爭奪,這種自相殘殺給了外敵可乘之機。
現在,北方的百姓正在遭受蹂躪,他們內心都渴望反擊。
如果大王能派將領出兵,並讓我祖逖等人統領,江北的豪傑們必定會紛紛響應,那些淪陷區的人們也會因此歡欣鼓舞。
如果這樣做,或許可以為國雪恥。”
“司馬睿雖然並不願意北伐,但也不好直接反對。
於是他任命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不過卻只願提供千人的糧餉和三千匹布帛,然後讓祖逖自行招募戰士,製造兵器。
祖逖領命而去,自率軍隊北伐。
當他北渡長江時,站在船頭,望著滾滾東流的江水,心中充滿了感慨。
想到山河破碎和百姓塗炭的情景,
想到困難的處境和壯志難伸的憤懣,
想到自己終於如願北伐,有了收復河山的機會,頓時又豪氣干雲,熱血湧動起來。
他敲著船楫朗聲發誓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一去不返!’
如此決心和豪情,被後來人以‘中流擊楫’來比喻立志奮發圖強。”
“雖然司馬睿對北伐的態度很是消極,但這並沒能動搖祖逖北伐的決心。
他帶領跟隨自己南下的宗族部曲百餘家,從京口渡江北上。
在江中,他再次用力拍擊船槳,誓言要掃清中原。
渡江後,他暫時駐紮在淮陰,建立熔爐冶煉鐵礦,製造兵器,併成功招募了二千多名士兵。
當時,兗豫地區有豪強張平和樊雅,他們佔據譙城,聚集兵力自保,擁有數千士兵,雖然名義上臣服於司馬睿並接受其官職,但實際上仍保持一定的獨立性。
此外,張平部下還有董瞻、於武、謝浮等十多支小部隊,每支都有數百人。“
“建武元年(317年),祖逖率軍進駐蘆洲,並派遣參軍殷乂去與張樊二人建立聯絡。
但殷乂卻輕蔑張平,甚至出言不遜,說他恐怕連自保都很困難。
如此舉動自然激怒了張平。
張平殺死殷乂後集結兵力,擁兵固守,與北伐軍死扛。
祖逖攻城不下,於是轉而採用離間計,成功誘降張平的部將謝浮。
謝浮利用與張平商討軍機的機會,將其殺死,然後率部歸降祖逖。
此後,祖逖進駐太丘,但由於軍糧短缺,處境相當艱難。
張平雖死,但樊雅仍佔據譙城,繼續與祖逖對抗。
樊雅率部夜襲祖逖大營,直逼祖逖中軍大營,造成軍中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