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以我之名 (第1/3頁)
興霸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帶著段延慶,押送這些降卒,火速歸寨!」
「將吐蕃集合兵力,入侵大理之事,告知邕州軍事判官遊師雄!」
「其他上命不用理會,等我回來!」
「是!」
黃尚下令,王舜臣領命,毫不拖泥帶水,第一時間帶著五百多禁軍,往東而去。
返回大宋。
楊興沈起一拍腦袋,十營禁軍營救段延慶,結果損兵折將,第一批逃回去的不足千人,即便再加上這一批,也死傷過半。
死於大理的國土,真心不值得。
不過段延慶終究是帶回去了。
這位大理太子,原本還坐著回到都城,馬上登基為帝,整合各部的美夢,但吐蕃的壓境,讓他如夢初醒,決定跟著禁軍去大宋,請求上國支援,助他復位。
對此黃尚不置可否,安排好了一切,才轉向曲芸:「請姑娘詳說!」
曲芸原以為開疆拓土四個字,能對眼前之人產生莫大誘惑,畢竟那代表著名留青史,無上榮耀,但「不想」兩個字令她醞釀的一大通蠱惑之言戛然而止,甚至出了一身冷汗。
她再也不敢欺瞞:「數月之前,羅殿鬼主被害,各部攻伐,我南詔遺民本就不為各地所容,更加苦不堪言,才想借大理叛亂,割裂東部,為存身之處。如今吐蕃來襲,大理顧之不急,正可平滅羅殿,納入大宋疆域內!」
「羅殿嗎?」
黃尚倒是有些詫異。
他原本聽曲芸自稱南詔遺民,就覺得此女率領的五毒教,肯定和大理國勢不兩立。
大理國怎麼來的?
就是段思平滅南詔末期割裂政權後建國的。
段思平歷史上是有其人的,他的家族世代為南詔武將,只是當他長大時,南詔已經步入末朝,被三個政權瓜分把持,名存實亡。
段思平崛起,把這三個小國紛紛滅了,然後建國稱帝,才有了大理。
如此一來,南詔從某種意義上,也是被段思平滅了國,南詔遺民與大理段氏自然有仇。
所以對於開疆拓土,黃尚一口回絕。
他收服此女,怎可能反被手下當槍使?
退一步說,沒有其他利益瓜葛,滅國也只是明面上好聽,收益才是關鍵。
為什麼中國曆朝歷代,對於周圍的小國小部,一直沒有興趣,不派大軍滅國?
原因很簡單,出兵所付出的代價,要遠遠高過收益。
窮山惡水,資源貧瘠的地方,要來何用?
就好比大理。
大宋能不能滅大理?
當然能。
但滅了後,又能怎樣呢?
生活在這裡的,其實還是白族烏蠻,宋人是不願意來這些偏僻地方的。
至於大理的礦產和馬匹,也還是需要當地人開採馴養,如果得罪了當地土著,給你個陽奉陰違,依舊得傻眼。
歷史上不久後將要發生的河湟開邊,就是最好的例子。
縱觀北宋一朝,這是最大的開疆拓土行動。
拓土兩千餘裡,收復漢唐舊疆,何等榮耀!
可真實的情況是,雖勝尤敗。
原因關鍵在於,後續的進攻西夏功敗垂成,單單是得了河湟之地,這就讓保守派有話說了,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奪取周邊民族大片空曠無人的土地,不過是臣子獲得功績的手段,對國家並沒有好處!
不提立場,單看這話,對不對?
對!
河湟開邊不僅耗費了巨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開拓完畢後,當地吐蕃人的不斷反抗,更使朝廷非常被動,被迫投入更多的兵力,去維護統治。
還有戰馬問題。
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