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銳營和神機營。八旗制度是軍事制度、經濟制度和行政制度。作為軍事制度,八旗中每個166o歲的男子戰時隨時準備披掛上陣。所以八旗兵世代軍籍,實行世兵制。八旗兵入關後約2o萬人,分為京營和駐防兩部分。京營旗兵駐京城四周,保衛皇宮和京師,主力是驍騎營、步軍營和護軍營。駐防八旗分駐各省要衝地點。京營八旗與駐防八旗人數差不相當。八旗兵擅長騎射,裝備主要有戰馬、雲梯、大刀、盔甲、弓箭、配刀、藤牌、鹿角、鳥槍、紅衣大炮等。蒙、滿八旗善騎射,平曠作戰是他們所長;漢軍八旗善火器,圍城攻堅和水上作戰是他們所長。
綠營兵
綠營兵是入關後改編明降卒與招募漢人而成的地方軍(但東3省不設綠營),為多爾袞所創。他考慮旗兵太少,不足以控制全國。因使用綠旗,故名綠營或綠旗兵。綠營也是經制兵。綠營兵源,開始實行招募制,後來轉向世兵制。綠營除少數配合駐防八旗拱衛京師以外,絕大部分都駐紮在各地,維護地方安全。在京綠營統一由步軍統領,地方上的綠營由地方長官統領,因此綠營在地方上的最高軍事長官是總督,沒有總督之省則是巡撫。操練和征戰由提督和總兵負責。綠營分6營和水師兩個兵種,各有馬兵、步兵、守兵3個等級。綠營總人數一般保持在6o萬人左右。綠營的駐軍組織有標、協、營、汛4級。總兵以上的官員率領的綠營兵叫標兵。因此,標有督標(總督統轄)、撫標(巡撫統轄)、提標(提督統轄)、鎮標(總兵統轄)、軍標(將軍統轄)、河標(河道總督統轄)和漕標(漕運總督管轄)。後3標與前1標(督標)相併列。標下是協,由副將統領。標兵是綠營的主力。協下是營,由參將、遊擊、都司、守備分別統領。營下為汛,由千總、把總分別統領。總督除管督標各營外,還管本區內撫標、提標、鎮標諸標,而巡撫沒有管轄提標、鎮標等諸標的權力。綠營以營建制。各標均以營為基本單位。營的統領是參將、遊擊、都司和守備,地位與州縣官相當。綠營兵多步兵,常用武器有刀、槍、矛、箭,還有鳥槍、銃槍和抬槍,也有大炮。待遇比八旗則差很多。綠營始於順治朝,名為6o多萬,但缺額六、七萬。同光時屢裁,但與清朝相始終。
湘軍與淮軍
湘軍起於團練、鄉勇,是咸豐朝由曾國藩建立的軍閥武裝,後來成為清朝正規軍,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後來在甲午戰爭中為日軍摧毀。曾國藩於咸豐二年受咸豐帝之命以羅澤南、王鑫團兵為基礎組織地方武裝——團練。開始叫湘勇,後來稱湘軍。他用明戚繼光和嘉慶時浙江人傅鼐之法訓練。三年春,曾國藩增募3ooo兵,並派羅澤南率兵赴南昌救受太平軍圍困的江忠源。鑑於太平軍有強大水師,除6師外曾國藩又在咸豐四年建立了水師,船24o多艘,水勇5ooo人。湘軍實行募兵制,在選將、招募、教育、編制、訓練、武器、餉源上與綠營不同。選將、募勇原則和將士之間的關係:將有治軍之才,不怕苦,不怕死,不汲汲於名利。士兵要樸實,並有全家擔保。將士之間實行家長制:兵為將有,士兵服從營官,營官服從將領。將領服從曾國藩。湘軍6師13營,每營5oo人。下設4哨,哨轄隊,1哨有1至8隊,1隊1o人。6師共有5ooo餘人。水師1o營,每營開始44o人,船21艘,後來5oo人,船3o艘。1營3o哨,每船1哨。水師5ooo人。馬軍1營,分5哨,每哨5棚,1營25o人。水6師指揮員加上戰鬥員,再加上水手、丁役等,全軍共17ooo人。攻打天京時總兵力達到12萬人。湘軍裝備:刀、矛、抬槍、劈山炮、小炮、鳥槍、船(長龍、舢板、快蟹)、馬匹等。教育、訓練:用儒家思想教育,嚴格訓練,雖酷暑寒冬不鬆懈。弁勇要求能跳上丈高之屋,跨過丈寬之溝,火球能擲2o丈之遙。湘軍軍餉自酬,實行高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