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山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美國的明確態度?什麼態度,難道讓我帶領英國和美國作對為敵?可能嗎!
不要說目前的戰爭,英國所需要的大量軍火物資全部來自美國,就算戰爭結束,元氣大傷的英國,還有能力和美國叫板嗎?美國強勢崛起,英國衰弱,已經成為事實,丘吉爾可不會衝動到認為只憑自己一個人的熱血,就能和美國對抗。
丘吉爾清楚,現在的英國,雖然還是世界上的老大,但也僅僅只是名義上的老大,隨著美國的崛起,他們可不想戰後繼續做英國的跟班,此時促成大英帝國原殖民地獨立,即符合美國人的政治理念,也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
只有成功地肢解大英帝國的海外殖民地,讓更多屬於大英帝國的殖民地獨立,嚴重削弱英國的海外勢力,美國才能成為世界上新的領導者,這才是美國國務卿赫爾這次為緬甸發聲的最主要原因。
“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很是煩惱地揮揮手,讓外交大臣退出去,丘吉爾又開始了自己的沉思。此時和美國人翻臉顯然不現實,但就這樣將緬甸讓出去他又不甘心。思來想去,丘吉爾終於還是想出來一個辦法,決定先用英聯邦這個機構將緬甸留在大英帝國懷抱。
英聯邦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國勢力遭到削弱,各殖民地人民紛紛要求獨立,興起民族解放運動,本土與自治領之間的矛盾也日益加劇,殖民體系漸趨瓦解。
為挽救英國在殖民地統治上的頹勢,1926年,英國被迫承認自治領地在內政外交方面獲得獨立。自治領地與宗主國以“共同忠於(英國)國王”而組成英聯邦,雙方權利平等,互不隸屬。
隨後英國又透過法案,確定各英屬自治領都獲得完全獨立的主權,大英帝國名存實亡,英聯邦正式形成。英聯邦不是一個國家,也沒有中央政府,英國國王是英聯邦名義上的君主與國家元首,英聯邦不設權力機構,英國和各成員國互派高階專員為外交代表。
:()我的抗戰有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