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石碑紀功 (第2/4頁)
刀切西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形成一個個字型、畫卷。
唐軍與高句麗大軍相互廝殺的場景、將其戰勝的場景、得勝歸來的場景,等等,都被工匠記錄下來,永遠的銘記在世間,不斷傳頌其功績。
在一旁,史官們同樣也在奮筆疾書,勢必要將皇帝陛下以及這次唐軍的這般形象都給記錄下來。
他們手上的這些書籍,用以流傳後世,自然也要比石碑上所記載的更加詳細,也要更加的準確。
他們這些史官的筆下,哪怕是皇帝都沒有太多修改的權力,所謂的因為皇帝因為某些事件在歷史上留下千古罵名,就是透過這些史官的筆,流傳出去的。
漢武臺上,清風徐徐、陽光璀璨,好似就連上天都在一同歌頌著唐朝此刻的輝煌。
禮樂聲齊鳴,河水聲濤濤,四夷臣服,萬邦來朝,此一戰之後,大唐最輝煌的時刻正式到來。
在碣石山的祭祀儀式過後,唐軍休整兩日便繼續返回。
十來天后,大軍行至幽州這座軍事重鎮,至此,這次出征大軍的返程之行也算是正式結束。
在幽州,李世民對於這次出征的將士進行了大量的犒賞,有功之士兵皆是得到賞賜,一時之間,在唐軍眾士兵心中,皇帝陛下的形象頓時再度高大了幾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軍人,可以說是極度危險的一個職業,他們這些士兵不管是因為自己自願的,亦或是強行徵召的,不管怎樣,他們最後所圖的,就是在大軍勝利之後賞賜的豐厚報酬。
如若不然,這些人自然是有各種辦法來躲避朝廷的徵召。
想前隋煬帝時期,第三次遠征高句麗時,朝廷大舉用兵需要強徵百姓入伍,但當時的百姓都知道去攻打高句麗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因此有些人就是直接躲進了深山老林,這才導致了隋朝後期山賊盜匪橫行,還有些老實人家不敢入山變匪,就狠下心來將自己的雙腿打斷,變成殘疾之人。
在朝廷徵兵時,看見是殘疾人,就連路都走不了,自然也就將這些人放過了。
這些種種,也是這次唐軍在出發前決定採用唐軍精銳,而不是大量徵召百姓的原因。
士兵們各個都領著大量賞賜,在幽州城可謂是不亦樂乎。他們這些人都是大唐的精銳,可以算作是職業的軍人,是大唐對外最強力的武器,在沒有戰爭時,訓練就是他們的主要任務。
戰爭結束,這些出征的唐軍也是在幽州城開始被分散,他們原先本來就是從唐朝各個位置抽調過來的,如今戰也打完了,自然就是要返回到原本的部隊中。
至於李世民等人,則是帶領著剩餘的一些士兵,浩浩蕩蕩的返了長安城。
長安,朱雀大道兩旁,無數百姓們夾道歡迎,熱情似火,在此迎接著唐軍的歸來。
朱雀大街最盡頭,文武百官們站立於此,視線眺望遠方、翹首以盼。
遠處,一柄懸浮在半空中的旗幟率先闖入百官們的視野,眾人神情間皆是一愣,轉而迅速反應過來,皆是邁開腳步,移動身體向前去迎接。
半空中的旗幟迎風飄揚,在百官眼中持續放大,旗幟之下,漆黑般的黑色長城出現,那散發著的濃濃血氣讓百官心中都止不住的一顫。
軍隊剛從戰場上下來,士兵們身上的殺伐之氣還並未消散,大軍在行走間,肅殺氣勢不經意間流露,實屬正常。
“臣等參見陛下,太子殿下,恭迎陛下凱旋。”
大軍還未接近,群臣文武百官就皆是齊聲慶祝,低下頭去,恭敬行禮迎接。
兩旁圍觀的百姓見狀,自然也是學著這些大臣的動作,恭敬的行禮,齊齊匍匐在朱雀大街兩側。
時間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