鑲黃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舒服!
寧衛民就沒有吃過這麼舒服的飯!
自火鍋以至蔥花,就沒有一件東西不是帶著喜氣的。
吃飽喝足後,寧衛民的口腔已被漂著一層油星和綠香菜葉的羊肉湯,給衝得滑膩順當。
他的鼻腔也被一股子烤煙兒,燻得騰雲駕霧般的快活。
甚至就連他的思想也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幾乎顛覆了原有的價值觀。
是啊,肚子裡有油水,生命才有意義。
要不都說民以食為天呢,肚子可是長在人的正中間。
這就是生命,這才是真理!
確實是破費了些,可這錢花得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且不說為了師父本就該花。
就說像這樣的涮羊肉,這樣的口蘑羊肉鍋子湯,今後是註定要絕跡的。
那跟吃魚子醬和黑松露恐怕沒什麼區別,沒什麼不甘心的。
不過說實話,還別看已經吃得這麼美了。
但距離做個真正的小神仙,那還差著一步呢。
因為用康老頭兒的話說,肚子是飽了,可還得接茬再去洗個澡,才算是完美。
出了餐館就是金魚衚衕。
康術德和寧衛民帶著一包從旁邊“豐盛公”順手買的奶油炸糕過了街,直奔路西走。
其實也不用走多遠,就幾步道兒的事兒。
因為抬頭就能看見,在人來人往的八面槽十字路口西北角,有個大門洞高臺階的門臉,那就是師徒倆要去的澡堂——清華園。
說起京城的浴池業,歷史是真不短。
早在元大都建成時,就有澡堂出現。
但元明兩代,僅僅是宮廷、寺院、官府才設定浴室,並非平民能享受到的。
京城浴池業真正興旺發達起來,還是在清代。
由於民營浴池的出現,才致使京城遍佈澡堂。
尤其清末民初的時候,不但京城遍佈擁有池塘和官塘的傳統澡堂,發展出了較為全面的搓澡和修腳之類的服務專案。
甚至還出現了仿照滬海樣式建造的,擁有自來水、鍋爐、電燈、暖氣、電扇的“新式澡堂”。
於是由此引發了一場相當有聲勢的產業升級浪潮。
自此京城澡堂也有了“北堂”和“南堂”之分。
像八面槽路口這個三層樓高,磚木結構的清華園澡堂。
就是民國五年(1916年),由曹錕軍政府的眾議員董慕堂斥巨資,拆除了原先的“北堂”——東興園澡堂,然後按照津門租界的洋樓式樣重新修建的“南堂”。
另外比較有意思的是,其實就在寧衛民和康老頭的住處奔南不出百步。
還有一家規模兩層樓,名字同樣響亮,且非常容易和此處混淆的一個澡堂子——清華池。
對,這就是日後說相聲那位混“清華”學歷的地方。
只是這時候的清華池還在它的原址——珠市口東頭路北的位置。
也就是在豐澤園飯莊的對面,還沒遷到湖廣會館那邊去。
由此可見,那位名師宇宙、晃動乾坤的“大學問家”,頂多也就是“清華”分校畢業的。
而且很可能資歷淺薄,恐怕年過三十才“粗通文墨”。
所以當寧衛民走到澡堂子門口,還沒進去的時候,一看見大門上訪白底紅字兒的石雕門匾,他就樂上了。
扭頭就跟康術德貧上了。
“老爺子,您看這字號嘿,真夠巧的啊。咱家門口是清華池,這兒是清華園。這也不怕混淆了啊?我就不明白了,這都是澡堂子,除了一大點兒,一小點兒,這有什麼區別啊?”
可沒想到,一問出口就挨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