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王朝,中華民族就沒有光明,下層民眾就不能抬頭,自己也就沒有出路。劉伯承朦朧地意識到,孫中山提出的三民主義,是埋葬帝制、富國強民的救世良方。
當時的上海,是同盟會在國內活動的中心。劉伯承抱著對革命嚮往的心情和找職業的願望,於1910年邀集了上高等小學堂時的兩位同窗好友前往上海。他們茫然地在上海東撞西碰,既沒有遇見革命黨,更沒有找到孫中山,連謀生的職業也沒有著落,只好掃興地返回故里。
當年年底,劉伯承奉母親之命與程宜芝結婚。這是一門早年訂的娃娃親。
劉伯承雖一直心有不滿,但在母親的堅持下只得同意完婚。後因他在外從事革命活動,雙方脫離了關係。
第二章川中名將
第一節將校學堂的優等生
1911年是中國近代史上風雲驟變、激烈動盪的年代。清政府以實行鐵道國有政策為名,向帝國主義拍賣粵漢、川漢等鐵路的主權。這一賣國行徑,立即引起廣東、四川、湖南、湖北等省各階層人民的一致反對。四川人民的保路鬥爭,形成了波瀾壯闊的全省規模的群眾性的大起義。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爆發,以推翻清王朝為目標的革命風潮席捲神州大地。整個四川也沸騰起來。吳玉章、龍劍鳴、王天傑等革命黨人先後在榮縣、內江起義。
11月22日,革命黨人張培爵、夏之時率領起義軍勝利佔領重慶,並建立了蜀軍政府,通電全國宣佈獨立。11月27日,立憲黨人在成都成立了大漢四川軍政府。不久,兩個軍政府協議合併,組成四川軍政府。辛亥革命使劉伯承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他漸漸感到,武力是一種神聖的力量,它能對抗舊的勢力,摧毀舊的勢力,挽救國家的危亡。於是決心到萬縣參加反對清政府的起義。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