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部分 (第2/4頁)
貓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密度也遠遠比水窪中多。這個溝是本人前年為排後院積水新挖的,將後院外的水窪和田野的溝渠連通,再遠些不斷流入白條河中,夏天自家後院的積水就是經過它排洩出去的。 按理說不應該有那麼多泥鰍呀?老閱歷碰到新成績了。 劉軍浩這人就那樣,遇到不懂得事情總想弄個明白。他索性泥鰍也不挖,沿著水溝走了個來回。一拍腦袋,總算明白過去,原來是下水泥鰍 這條溝看上去的確不起眼,但假設細心研討過兩端就發現敲呈臉盆狀,接近水窪一側略高些,落差大概三十多厘米。泥鰍和其他魚類一樣,都喜歡逆流而行。夏天漲水白條河中的泥鰍沿著水流不斷游到這條幹溝裡邊,結果由於前端水窪處落差太大,大部分泥鰍上不去,只能被阻攔在乾溝裡下雨天常常捉魚的人都知道,下水魚大多都聚集在水流落差處,只需沒人驚擾,它們普通不會扭身遊走,因此捉起來很容易。在落差處下方弄一張漁網,這些魚就沒跑的。 等後院積水排盡,異樣由於落差成績,水溝中就變成死水,這些泥鰍也沒辦法逆流而下,被困死在水溝中。 正由於如此,這條不起眼的水溝中才會有那麼多泥鰍。 至於它們為什麼打得洞比其他泥鰍淺……劉軍浩如今也想明白。緣由很複雜,土質當初挖這條溝時懼怕被淤泥阻塞,他特意在下邊墊了層黃膠泥。這種泥裡邊含有的沙子比較多,泥鰍打洞時很難穿透,因此洞穴只在上邊這層薄薄的黑泥上。 想到這裡,劉軍浩要過釘耙在地上悄然一挖,果真如此,七八厘米下就是黃膠泥。 找到緣由,兩個大人立馬揮舞鐵鍬轉移陣地。 短短半個小時工夫,他們就將這段長約二十米的乾溝翻完。成果豐盛的超乎想象,兩個小水桶裝的滿滿。 幾個人越幹越帶勁兒,連半夜飯都遺忘了。直到張倩打電話過去,催他們回來吃飯。劉軍浩這才回過神,將泥鰍摺合進兩個大桶裡邊,提溜著回家。
“你們幾個小時就挖這麼多?”看到水桶中的泥鰍,張倩也很是詫異。 “姑姑,你不知道……”楔輝哥倆力爭下游講起傳奇閱歷。 幾個人都在興頭上,半夜吃飯也不安生。吃完休憩不到半個小時,又張羅著要去院牆外挖泥鰍。 不到一地利間,劉軍浩他們將整片水窪翻個遍。足足挖了八十多斤泥鰍。這數量離王成功要求的還有一定距離,不過沒成績。有這麼多泥鰍墊底,劉軍浩就可以偷偷從石鎖中捉袖數了。 半夜惦記著挖泥鰍的事兒,幾個人沒好好吃飯,劉軍浩本來打算早晨多炒幾個菜,和張倩大哥喝兩杯。 哪知道張宏斌點著要吃蒸紅薯,說去年在他家吃過一次後,如今還念念不忘。
蒸紅薯……沒成績 過了霜降劉軍浩才把後院種的那些紅薯刨光,前兩天剛放到紅薯井裡邊。 用鐵叉紮了一臉盆紅薯,洗乾淨放在蒸籠裡,架上木柴燒連燒半個小時。等醒過味,掀開鍋蓋,誘人的紅薯幽香撲鼻而來。 “就是這味兒,”張宏斌顧不得燙,伸手抓了一個,左右手翻轉片刻,便刻不容緩往嘴裡送。 蒸紅薯其實也有竅門,蒸的工夫越長越好,紅薯纖維高溫下硬化,吃起來甜絲絲的,讓人美得簡直找不到舌頭在哪兒。 以前鄉村熬糖稀也是這樣,先把紅薯煮好,然後放上大麥芽和成稀泥,再用沙布停止過濾,最後把紅薯汁放到鍋裡,用火漸漸熬到勺舀起成直線就好了。 吃過晚飯,劉軍浩直接打了個電話,讓王成功明天過去取泥鰍。 張倩大哥本來打算下午就回市裡邊,結果不斷忙乎到天亮,只能在劉家溝住下。 白天他挖泥鰍時**奕奕,等躺在床上卻一個勁兒嗷嗷叫。腰痠背疼,身體連床都不敢挨,怎樣躺都不舒適。 無法之下,他只得把劉軍浩喚醒,讓他給本人按摩。 這種狀況劉軍浩倒了解,很多沒下過力氣的人陡然用力過度,都會是如此反應彷彿自家抽屜裡還有半瓶紅花油,劉軍浩找出來在張倩大哥脊樑、手臂上塗抹了個遍。 一天挖上百斤泥鰍,的確很辛勞,不過收錢的時分幾個人卻樂的合不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