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焰/馬祥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下。尤其是像賀子珍這樣有了孩子的女性,更要把孩子寄養在老鄉家,骨肉分離那一刻,是常人難以想像的。
看到倒在路上的戰友時,也會悲從中來。劉群先在翻越查河附近的雪山時,看到包括只有11歲的看護員在內的90多人被凍死在雪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號啕大哭。
背著男人翻山越嶺
由女性護理男性傷病員,需要更大的勇氣。
照顧男傷員,由於缺醫少藥,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安慰。幫他們擦洗傷口、換藥、餵飯,都要有一些身體上的接觸。傷在什麼部位的都有,那是女護士所不能迴避的。傷員除了要忍受傷痛的折磨,還常常忍飢挨餓,女性既要護理傷員,還要籌措糧食,糧食不夠寧可自己餓肚子。部隊缺糧,重傷員難以下嚥野菜,女護士們就先用自己的嘴把野菜嚼爛,然後再餵給傷員。當時的女性文化程度不高,其中的大多數青春年少,面對男性的身體有著少女特有的羞怯。是戰友之情,使這些女性衝破男女之間的大防。
一些傷輕的戰士,拄著柺棍自己還能走一段,有的重傷員,根本就離不開擔架。紅軍團長鍾赤兵在戰鬥中被打斷了一條腿,他非常頑強,在沒有麻醉的情況下截肢。周恩來指示一定要將他抬走,戰士和民夫人手不夠時,女同志也來幫助,鍾赤兵經常是由女護士抬著走。
紅軍翻過的大雪山‐‐打鼓山
敵機時常轟炸長徵隊伍,抬擔架的民夫嚇跑了,體弱有病的女紅軍鄧六金勇敢地接替了民夫,抬起擔架就走。山很陡,她只得跪著爬行,膝蓋磕破了,肩膀磨出了血,但她沒有停下。下山之後,她卻再也支援不住了,大口大口地吐起血來。擔架上的傷員是一位胸部負傷的團級幹部,他心疼地說:&ldo;女人幹不得這個,還是找個男人來。&rdo;可當時荒天野地,去哪裡找男人?她吐完血,抬起擔架繼續追趕隊伍。女擔架員堅持下來了,中途沒有丟掉一個傷病員。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