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焰/馬祥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深造過,開始對李德這個老校友曾十分熱情。不久,劉伯承發現李德的指揮不合實際,便提出不能硬打死拼,不然會&ldo;變成千古罪人&rdo;!李德卻訓斥劉伯承道:&ldo;你白進過伏龍芝軍事學院,戰術水平還不如一個參謀,還當什麼參謀長!&rdo;由於臨時中央負責人盲目迷信蘇聯教條,一直袒護李德,長徵之初仍讓他負責指揮。
&ldo;大搬家&rdo;讓蔣介石對紅軍路線一目瞭然
1934年10月,中央蘇區在敵軍圍攻下處境危急,臨時中央決定突圍前往湘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合以圖新的發展。出發前李德制定行軍計劃,又完全按照蘇聯紅軍正規戰行動方式,將五個軍團的戰鬥部隊全作為中央機關的掩護隊,全軍成一條直線向西前進。
長徵開始時,臨時中央對李德在生活上多方照顧,配給了兩頭騾子,一匹用於騎乘,一匹馱執行李檔案。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歸國並擔任紅軍學校團政委的伍修權,還為他擔任翻譯。行軍開始後大家又感到,李德制定的行軍計劃完全不符合中國道路的實際,按地圖所劃定的路線看似不遠,行走起來卻大都是羊腸小道,加上攜帶的罈罈罐罐過多,人馬在小路上擁擠,常常一夜只爬一個山頭,部隊十分疲勞,掉隊甚多。
中央紅軍突圍西進之初,國民黨各省軍閥矛盾重重,難以協調堵截行動。紅軍若迅速前進並在敵軍間隙機動穿插,就能取得主動。但李德制定的行動路線卻十分呆板,且行軍遲緩,蔣介石從地圖上一眼就能看出紅軍下一步去向,因而能預先設定封鎖線並組織圍攻,突圍的中央紅軍完全陷入被動捱打的處境。靠著指戰員們的英勇,部隊衝破了三道封鎖線,卻也損失不小,11月下旬又進入到國民黨中央軍、桂軍、湘軍依託湘江組成的第四道封鎖線前。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