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雲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中國歷史上,宦官的身份由單純的宮廷奴隸到兼有朝廷官員身份的轉化,大致是從春秋戰國時代開始,而到秦漢時期基本完成的。尤其是在宦官勢力猖獗的唐代和明代,宦官們實際執掌的一般都大大超出了內廷事務的範圍,其官僚化趨勢相當明顯。與之相聯絡,宦官的身份地位也超越&ldo;家奴&rdo;之外,進而具有了國家官員的身份。
宦官隊伍的官僚化首先是透過宦官機構的衙門化來實現的。明代的宦官機構號稱&ldo;二十四衙門&rdo;,包括十二監、四司、八局,其中權勢最大的司禮監掌印太監不僅因其督理皇城內一切儀禮刑名而成為實際上的內廷事務總管,而且還因其批答奏章、傳宣諭旨而侵奪了部分君權。據《明史&iddot;職官志》載,二十四衙門中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勢力龐大,其職權有三:一是督理皇城內一應儀禮刑名及鈐束長隨、當差、聽事各役,關防門禁,督催光祿供應等事;二是掌理內外奏章及御前勘合;三是兼領東廠提督等一些重要官職。非但如此,司禮監還下轄若干附屬機構,如文書房、內書堂、禮儀房、中書房、御前作等,再加上由司禮監兼領的外差,其內外屬員真可謂成千累萬,難以勝計。其他各監、司、局也各有職掌、員額、品級,其官僚化趨向相當明顯。
宦官隊伍的官僚化趨向因宦官的大量出任外朝官職而更趨明顯。宦官作為內廷僕役,其任職本應該限於宮廷之內,但歷史上卻有許多宦官出任外朝官職的例子。秦朝著名的宦官趙高就曾出任丞相一職,而且把持了朝廷大權,甚至將昏庸的秦二世玩弄於股掌之上,成為權傾一時的&ldo;太上皇&rdo;。唐代的宦官還有直接出任中央三省、六部重要官職者。以兇殘醜惡著稱的權閹李輔國倚仗著在&ldo;安史之亂&rdo;中護駕之功,先兼任少府,後遷任兵部尚書。但他猶不滿足,徑直向唐代宗求任宰相,並且最終被冊封為司空兼中書令,從而開創了唐代宦官任職宰相的特例。權閹魚朝恩得勢之後,目空一切,自詡文武全才,迫令唐代宗委其判國子監事。每逢魚朝恩前往視事,朝中文武官員二百餘人皆以本官備章服假充學生,列於國子監廊下聽其訓講。魚朝恩僅粗通文墨而已,所講難以成理,漏洞百出,眾人唯拱手聽其言,偶有提出異議者,則必受嚴懲。歷史上的宦官還多有出任轄土治民的地方長官者,這在北魏時期較為多見。據《魏書&iddot;閹官傳》載,當時曾出任縣令、郡守、州刺史等地方大員的宦官數以十計,而且他們多是實際到職任事,並非遙領虛職。
歷史上的宦官還多有受皇上差遣而出任軍職或使職的。宦官本屬供君主驅策之人,臨時因事受差遣也屬正常,但因此而形成相對固定的官職,進而侵奪甚至取代中央政務機構有關官署的職司事權便屬超常。這大致有兩種情形:一是出任&ldo;監軍&rdo;,這在唐、宋、明諸朝表現最為突出。唐代宦官多有充任監軍使及執掌北衙禁軍者。明代的宦官出任監軍則更為多見。二是出任使職。歷代宦官除本職之外,常因君主差遣而擔任各種使職。這些使職起初可能是臨時因事差遣,但久而久之則逐漸演化成相對固定的官職,進而對有關官署的權力形成侵奪之勢。在唐代,宦官出任的使職粗略統計即達五十餘種,如有與中樞機構相關的樞密使、宣徽使等;有與軍事活動相關的監軍使、觀軍容使、招討使等;有與經濟事務相關的市舶使、營田使、鑄錢使等;有與內廷雜作相關的閒廄使、內莊宅使、內作使等;有與宮苑管理相關的宮苑使、教坊使、御食使等。明代宦官出任使職又有新的特點,即除了國內政治、軍事、經濟各方面的差遣外,還多奉詔出使外國,如著名的宦官鄭和曾多次率船隊下西洋。尤其值得特別一提的是,明代中後期有大批的宦官被差遣至各地任礦監、稅使,對當時的社會經濟造成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