櫟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喝了半天茶,外面的天色逐漸亮了起來,等到一身爽利,情緒調動起來之後,舒窈便開啟卷子準備做題。
考卷是禮部製作的,一共十四頁,上面印著格子,有點像後世的稿箋紙。每頁十四行,每行十八個字。也就是說,這到題目被嚴格侷限在三千字以內,少寫可以,卻不能多一個字。另外,隨卷還附了兩張空白頁,用來給考生打草稿。
舒窈看著考卷上的&ldo;不以規矩&rdo;心中大定。此題目選自《孟子&iddot;離婁上》,原文為:&ldo;孟子曰: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rdo;。
&ldo;好在此題目有個現成的文章可以套用。&rdo;舒窈在心底慶幸道。
於是舒窈開始默寫頭腦中現有的文章。拜舒父的關係,舒窈自小便練就了一手好看的毛筆字。所以用起毛筆下筆還是穩穩的。
&ldo;先破題再說!&rdo;舒窈心道。
&ldo;規矩而不以也,惟恃此明與巧矣。&rdo;此為破題,也就是點題。意思是為什麼有人會&ldo;不以規矩&rdo;呢?無非是靠著自己的&ldo;明&rdo;和&ldo;巧&rdo;罷了。
&ldo;夫規也、矩也,不可不以者也;不可不以而不以焉,殆深恃此明與巧乎?&rdo;此為承題,重複破題的內容,強化自己的觀點。
&ldo;嘗聞古之君子,周旋則中規,折旋則中矩,此固不必實有此規矩也。顧不必有者,規矩之寓於虛;而不可無者,規矩之形於實。奈之何,以審曲面勢之人,而漫曰舍旃舍旃也?&rdo;此為起講。開始分析&ldo;規矩&rdo;:有的人的規矩&ldo;不必有&rdo;,因為他的規矩是在心中的,一舉一動自然有規矩;有的人則必須遵循具體的規矩。對於不同的人要採取不同的辦法,不能一概捨棄規矩。&ldo;舍旃&rdo;就是&ldo;舍之&rdo;,適當出現少見的用法,可以提高文章的逼格。
然後是入手(有如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誠哉明且巧矣。),起股(夫有其明,而明必有所麗,非可曰睨而視之已也,則所麗者何物也?夫有其巧,巧必有所憑,非可曰仰而思之已也,則所憑者何器也?)、過渡(亦曰規矩而已矣!)。
以上三段重點論述&ldo;明&rdo;和&ldo;巧&rdo;:即便你真的具有這兩種品質可以藐視規矩,但怎麼才能證明你具有這兩種品質呢?還是得靠&ldo;規矩&rdo;確定明和巧的標準。所以說,&ldo;明&rdo;和&ldo;巧&rdo;也必須依賴規矩而存在,世間萬物都要有規矩。
接下來是中股(大而言之,則天道為規,地道為矩,雖兩儀不能離規矩而成形。小而言之,則袂必應規,夾必如矩,雖一衣不能捨規矩而從事。)、過渡(孰謂規矩而不可以哉?)。運用排比,大到天地,小到人的衣服,都要有一定的規矩。
再接著是後股(而或謂規矩非為離婁設也,彼目中明明有一規焉,明明有一矩焉。則有目中無定之規矩,何取乎手中有定之規矩?而或謂規矩非為公輸子設也,彼意中隱隱有一規焉,隱隱有一矩焉。則有意中無形之規矩,何取乎手中有形之規矩?)。
反面論證:即使說有人確實不守規矩,或規矩不是為他而設的,那麼證明他心中還是有一套規矩的,只是不符合大眾心中的規矩罷了,說來說去,還是離不開規矩。
以及束股(誠如是也,則必有以代規而後可,則必有以代矩而後可。夫吾有不規而規者,何必以規?吾有不矩而矩者,何必以矩?而不然者,雖明與巧有出乎規矩之上,如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