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鳥初神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兩天後的匯山碼頭,再一次重現千人擁堵的難民潮。
通往碼頭的街道上,擠滿各式各樣的外國僑民,他們大多是居住在提籃橋附近的歐洲難民,除了一身皺巴巴的衣服,一個隨身提包,幾乎沒什麼財產。
即使沒有登船的希望,他們仍舊湧在路邊,翹首期盼著。
一陣整齊的佇列腳步聲,由遠及近而來。
數百名美海軍陸戰隊計程車兵,排成兩列縱隊,護衛著中間的美國僑民,來到碼頭的海關檢查口。
人群頓時湧動起來,大群人尾隨著士兵隊伍,向碼頭聚攏而去。
因為所有人都清楚,這艘美國船是他們逃離尚海孤島的唯一指望。
時至一九四一年夏末,關於美日之間的談判日趨緊張,遠東國際局勢戰雲密佈,大戰可以說是一觸即發。
六月中旬,美方提出全面解決方案,警告日本嚴守中立,不要參與歐洲事務,尤其是美德之間衝突。
作為善意回報,美方可以擱置爭議,促成中日全線停火。
日本在華駐軍和共同防共問題留待以後解決,偽 “滿洲國” 問題由中日雙方友好協商,慢慢處理。
實際上美方就是採取綏靖政策,預設了日軍佔領區,
希望和平解決太平洋爭端,但日本根本不予答覆 ,反而加快了戰爭節奏。
七月初,日本御前會議透過《帝國國策綱要》,確定以“南進”戰略為主,侵華日軍繼續全線推進,
妄圖擊潰並消滅中國抗戰主力,逼迫老蔣代表的民國政權戰敗投降。
同時日本海軍主力南下,伺機消滅英國遠東艦隊,並佔領荷屬東印度(印度尼西亞),奪取那裡豐富的石油資源。
而美方的經濟制裁來得很快,這也將依賴美國進口物資的日方逼上了絕路。
八月一日,美國發布公告,宣佈除糧食和棉花以外,禁止一切物資對日出口,並隨即向民國政·府派出特使,
商談援助法案,形成與日對抗的abcd陣線,即美國、英國、中國以及荷蘭四國的聯合陣線。
八月六日,日方外交部向美方提出照會,以其強大的日本海軍相威脅,強調以實力為談判基礎,
逼迫美國在中國、東南亞等地區全面作出讓步,否則日本將不惜一戰,結果被美國國務卿赫爾當場拒絕。
然後談判繼續,但再沒什麼進展了。
美日雙方心照不宣,加快了備戰工作。
而對數萬歐洲難民來說,此時的尚海租界,真就成了一座即將沉沒的孤島。
相對幾十萬全副武裝的日軍而言,租界裡的西方軍隊人數很少,當時英國駐軍約有一千五百人,美國海軍陸戰隊不到一千二,
法軍人數稍微多點,大概一千七百多人,可士兵多數是安南人(越南),戰鬥力還不如中國軍隊。
這點軍隊當然守不住租界,所以租界董事會早就作出決定:
一旦年底與日本開戰,租界各處駐軍不得開槍抵抗,不僅允許日軍自行開進租界,還要主動繳械投降,由職業軍官統領著,成建制的走進戰俘營。
在這種投降思潮帶動下,許多僑民開始變賣家產,籌措現金,盡一切可能逃離尚海。
提拉橋外國人社群距離匯山碼頭不足兩公里,所以貨輪進港的汽笛聲鳴響不久,這艘停在泊位上的美國船,立即引發了圍觀,變得炙手可熱。
因為艙位實在有限,一張底倉船票即使被炒成天價,依然一票難求。
海關外面,擠著很多人,他們捧著大把現金,希望能撿漏買到一張船票,或是賄賂海關人員,放自己上船當個雜工,
好些人賣了宅子,坑害了很多朋友,帶著滿箱子的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