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點沸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看齊跟他們一同前進。我們看齊的目標就是孟子說的天時、地利和人和,也就是說無論是外部條件、周邊環境還是內部意願出現了變化,只要這種變化比現有的制度更先進更適合更有用,我們就要放下架子去學習去改進。很多朝代的君主都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才會亡國。”
見大家沒說話,天啟笑道:“不過話又說回來,假如秦始皇明白這道理讓子孫與時俱進,現在也沒朕什麼事,估計跟你們說話的現在是秦一百世。”
196 中庸之道(下)
劉宗周看起來是個認死理的人,但那是指他在學術研究上的態度,在治理國家方面他也是知道變通的。只見他想了一會兒,突然笑道:“臣明白了,中庸之道之道如果真如皇上這樣具體解釋,確實可算得上是治國之道。不走極端就能讓政策始終照顧大多數人的利益,與時俱進就能使大明的各方面都處於前列從而減少威脅。臣想就運算元思所作的中庸原本不是這意思,皇上這樣解釋也是合理的,因為這樣做本身就符合中庸之道。”
天啟也笑道:“假如子思復活了說朕的話不符合他的本意,朕就把他抓起來說他是假的子思。有用的才是好的,別說他只是聖人之後,就算孔、孟等聖人復活,其言論也得符合大明的國家需要。”
見天啟對聖人不敬,劉宗周咳嗽了一聲岔開話題問:“皇上的解釋讓臣受教了,不過最開始我們好像商討的是在全國辦學的事。皇上執意要先讓泰西知識與大明知識相結合,話中的意思是分開學習容易讓學生成為泰西門徒,這又是從哪裡考慮的呢?”
天啟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種思想形成一種行為習慣。朕前一陣看過鄧玉函翻譯的一本介紹泰西曆史的書,在他的書中朕知道在孔子辦學的同時,泰西也有個辦學的人叫柏拉圖,不過這個泰西人跟孔子的辦學思想不一樣。孔子的辦學理念是思想的傳承,這個思想專指某一個人的思想,後人只有把這種思想不斷完善的權利,否則就是欺師滅祖離經叛道。泰西人好像不反對學生懷疑老師,他們也認為一種思想在一開始是不完備的,不斷懷疑才能不斷完善。”
徐光啟也點頭說:“大家都承認一種思想在一開始是不完善的,大明的人是在肯定中完善,泰西人是在懷疑中完善,這兩種不同方式確實會引起不同的治學思想和習慣。”
天啟說:“這一陣朕經過仔細分析,發現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是有原因的。說出來也許你們這些聖人門徒不喜歡聽,真相就是孔子的教學是排他的,他利用手中的權力殺了跟他競爭講學的少正卯。在誅殺了少正卯以後,全國就只剩下一個聲音了,他為了樹立他的一貫正確形象,巧妙地把儒家思想轉到修身上,以人為標準但沒有唯一標準。”
高攀龍等人聽了略顯尷尬,他們比天啟更清楚這件事,正史記載說的是少正卯妖言惑眾毒害青年,孔子殺他是替天行道。但是現在天啟的意思是孔子因為講學競爭不過少正卯才下黑手的,跟孔子高大光輝的形象不符合。劉宗周想了想問道:“臣不評論皇上這麼說對不對,只想問一下泰西的那個柏拉圖就不排斥異己嗎?”
天啟說:“柏拉圖有很多師兄弟,也許他覺得人太多一時殺不完所以沒有排斥異己,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泰西人講學不以某人為標準,而是追求一種叫真理的東西。朕在想這個真理應該是大家都承認或者是經驗證很有用的道理,這個道理不存在於某個人身上,而存在於天地萬物之間。大家都用一個理來區分對錯,而不是以某個人或某個人的話為標準區分對錯,比較起來泰西人的這種做法好像要好一些,他們的結論往往有唯一性讓人信服。”
劉宗周想了想問:“皇上既然這麼推崇泰西人的教育方法,為什麼不按臣的設想用兩種不同方式辦不同的學校呢?兩者都有所長就應該比較一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