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呂武這麼對待荀氏並沒引起不好的看法,他又沒逮著荀氏的男丁就是殺,將荀氏的男丁殺了個乾乾淨淨,留下適當的城邑,再進行拆分其實很符合姬周時期的宗法格調。
當然了,呂武對作為漢臣的貴族也不是蠻橫地奪走他們的一切,乃至於他們立下功勞沒有進行賞賜。
一個國家的賞罰分明要是不存在,再強大的國家也會成為權貴的獵場,再慢慢將國家搞得烏煙瘴氣,活估計是活不長了。
呂武無法做到真正的中央集權,壓縮貴族的權利則是一直都在進行,沒有過去求成採取酷烈手段是為了溫水煮青蛙。
他這一代人估計是無法讓春秋的貴族待遇全部取消,打下一個足夠良好的基礎,哪怕是他死後會有反覆,只要後繼之君手中掌握著絕對強大的力量,到時做到一次性撲滅老舊貴族階層應該是不難的。
兩個月後,大批納賦的人集中到「長安」郊外,他們來到「長安」之後才進行編制整頓,又花了半個月的時間才在呂武的送別下開拔向南。
相隔一個月之後,宋彬同樣在呂武的送別下率軍向東。
那麼就是說,同一年的時間之內,漢國在南線和東線就動用了五個「軍」和四萬騎兵的兵力,出征的戰兵數量達到二十二萬以上,相關的民伕不會少於三十萬。
一下子動員了五十萬人以上,漢國內部是什麼樣的看法?硬要有個看法的話,除了歡呼雀躍沒有其它形容。
吞併荀國之後,漢國的總人口約是達到七百三十萬。漢氏子姓在這些人口中有一定的人心基礎,再加上軍功爵的誘惑,暫時達不到那種聞戰則喜的程度,怯戰則是根本就不存在。
想要讓漢人聞戰則喜,不光要有軍功爵的誘惑,還要有太多因為獲立軍功從而改變了自己人生命運的例子,使得社會各層面知道原來依靠努力就能改變命運,慢慢形成一種集體意志,產生了打從心底泛出來對戰爭的渴望。
任何社會形態的改變都是有其演變過程,訊息傳播速度慢的時代,怎麼可能一道政令下去,立刻就舉國沸騰了呢?
另外,光是有行政命令虛得很,總要讓人看到身邊的例子,相信做到了什麼可以得到相應回報。這個叫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我家延續晉國國策,唯戰而強,越戰越強,亦可戰可罷戰。」呂武在給呂政解釋什麼叫軍果主義。
說白了晉國的軍果主義跟近現代那些不一樣,不是為了擴張而擴張,走上擴張道路的那一天起就無法剎車,一剎車就會弄得自己車毀人亡,又或是沒有了徵戰的目標會導致內部崩潰。
諸夏這邊的軍果主義其實就是尚武之風,人人不怕戰爭,需要的時候能夠踏上戰場。
其實吧,諸夏進入到戰國階段已經讓集體主義出現,君臣對國家的管理就是建立在集體主義覺醒的前提之下,要不然中樞要執行什麼國策,底下的人不配合,怎麼可能有高效的行政效率?
而戰國動輒出兵數十萬,還不能演示出什麼叫高效嗎?往後的好多封建王朝,他們的行政效率,以及表現出來的管理素質,好像是連戰國某諸侯國的十分之一都達不到。
呂政看上去有些不專心?他在想著自己那位父親的遭遇,剛回「長安」不到兩個月又出征了。
僅是從那一點來看,呂政覺得自己的祖父好像沒拿父親當儲君看待,好像是當成了一名將軍在使用,越想越覺得怪怪的。
要說呂武不信任呂陽又不太像。哪位君王不信任自己的儲君,還願意交予那麼多兵馬的呢?
「政兒?」呂武發現了呂政的精神恍惚。
呂政趕緊從思考中退出來,就實說出自己所想,然後萬分不解地問道:「祖父為何如此?」
為什麼?呂武其實也沒有太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