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博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巳時正,貢士坐定,讀卷官開始散卷。
中官宣讀試題:&ldo;制曰:朕惟三代而下論,守成之君必以漢文帝為首,史稱其時海內殷富,興於禮義,斷獄數百,幾至刑措。朕嘗慕之。不知文帝何修而能得此。考之當時,或賜民田租之半,或盡除之殷富之效,蓋出於此,然貢助徹之法,雖三代亦所常行,而況於漢乎。使除田租,則當時宗廟之祭祀,百官之俸給,四夷之徵伐,皆不可已者,將何以給用度乎。仰惟皇祖肇造區夏,罔不臣服百二十餘年以來,生齒益繁疆域益廣,非前代所及,今歲郡縣上版籍於戶部,其數具存,可謂庶矣,休養生息之餘,宜其富而可教也,然聞閭巷田野之間,不免凍餒無聊之嘆,且頃因水旱河決之急尤多,流移失業之人安在。其為富也。是以勸諭,雖切而循理者,尚少赦宥,雖頻而犯法者愈甚,又安在其為可教也。夫衣食不足,則禮義不興,而民輕犯乎,刑辟亦勢之所必至者,其將何以處之善,古之御天下者,既庶必有富之之術,既富必有教之之方。特患不能舉行之爾,朕承祖宗鴻業,圖惟治道,每有志於隆古帝王之盛,不但文帝而已爾,諸生抱道而來,將見於用其於庶富,教三者先後本末,凡古人之成效,今日之急務,悉心以陳,朕將親覽焉。&rdo;
總結一下,漢文帝治國有方,朕很羨慕,但卻發現是因為一方面田租減半,另一方面&ldo;打土豪,分田地&rdo;的結果。任何事必須聯絡實際,漢文帝可以減田租,朕卻沒法減,一來我大明疆域比漢朝大很多,人口也是漢朝數倍。今年各郡縣向朝廷交租,交的錢挺多,朕就想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可是聽聞有些百姓依然流落街頭,而且自然災害太多,百姓成了流民,以致總上山當土匪強盜。朕該怎麼讓百姓不餓肚子,不去當土匪強盜,知&ldo;書&rdo;達&ldo;理&rdo;,使天下大治呢?你們都是我大明最聰明的人,有什麼方法都說一說,朕會親自看。
徐穆對著案上白紙,深深皺了皺眉。
弘治朝雖然離小冰河期爆發還有約一百多年,但從北方的韃靼瓦刺頻繁南下就可揣測,如今北方的草場只怕已經開始退化,弘治朝大旱大澇,地震什麼的也是不缺,沿海的倭寇盜匪更是直接應證考題,這尚且可提幾句。
衛所廢弛,兵力衰弱,豪強大戶土地兼併,流民四起卻是一個字都不能落筆。
稍有不慎,便是觸動士大夫的神經。
那麼,說什麼呢。朝政不能說,土地不能說,不如提……糧?
如一道明光閃過,徐穆頓時精神一振。
土地兼併歷朝歷代都是問題,但卻可想辦法提高糧食產量。越南,朝鮮,緬甸都是明朝的附屬國,每年都要進貢,也可著墨幾筆。
提到糧,便不可不提商。自古士、農、工、商,商道最為士大夫不恥,但說幾個能斂財的點子卻是可以。管子通貨積財,富國強兵,史書為證。
&ldo;臣對:臣聞自古聖君臨朝,思有以安天下,必思所以安天下。欽惟陛下,當鼎盛之年,朝中諸公為佐,天下大治。……如臣等一介草茅,未諳治體,怎敢妄言。臣為生民,寄以三事,曰舉賢良之士,曰增稼穡之產,曰舉殷富之法……&rdo;
滴漏輕響,檀香已盡。
午時中,司禮監掌印領著數名中官,為殿試考生送上飯食。
眼見全文已成,徐穆便放下筆欲用餐。
案桌旁,只一小碟肉塊,一碗米飯,並一小碗熱湯。
徐穆暗暗感嘆:若是朝中官員皆如此,大明打敗天下無敵手,指日可待。
用過飯食,徐穆深吸一口氣,開始謄抄。
待謄